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及对眼压变化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研究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治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次试验当中,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眼压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采用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和采用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眼压和术后功能性滤过率。结果:术后,研究组病人的视力强于对照组,术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32例,年龄40-58岁,平均(49.03±2.31)岁,男女患者分别18例、14例,患病时间1d-10d,平均(5.52±2.25)d;治疗组32例,年龄41-58岁,平均(49.53±2.37)岁,男女患者分别19例、13例,患病时间2d-10d,平均(6.03±2.27)d。基础资料经过数据差异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预后越差,术前应采取措施降眼压,改善手术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治疗活动,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治疗后效果较好,视力评分18.11±1.23、眼压13.96±2.75、前房深度2.07±0.24,预后情况相对较好。结论: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手术治疗及药物干预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方法筛选出104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各52例,观察组A应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B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治疗后的视力与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治疗后的视力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的总有效率是94.2%,观察组B的总有效率是96.2%,观察组B略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的并发症发生率是9.6%,观察组B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7.3%,观察组B明显低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治疗上均可发挥良好疗效,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青光眼病人,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单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B(n=30,予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两组,并进行手术疗效对比,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结果 B组治疗后眼内压降低情况及裸眼视力水平改善情况较A组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更具临床优势,可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共56例/71眼,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12月,结束于2022年12月)。所有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均接受微创玻切联合手术。采用统计学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一周/术后四周/术后十二周的眼压、前房角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对比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一周/术后四周/术后十二周的眼压、前房角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高眼压情况下,如何正确把握治疗时机,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挽救患者的视力。方法对31例(35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检查均未见有脉络膜脱离、脉络膜出血、前房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27眼滤泡大而弥散,眼压≤15mmHg;8眼眼压≥21mmHg,通过拆除可调缝线、滤过泡旁指压按摩等处理,眼压≤15mmHg。在随访期内,本组病例有9眼眼压≥21mmHg,经处理8眼眼压得到控制,1眼需要局部加用0.5%Timolol滴眼液治疗后才能控制眼压在21mmHg以内。最后一次随诊,仅有4眼(10.34%)滤过泡消失,其中1眼眼压稳定,3眼需局部加用0.5%Timolol滴眼液治疗后才能控制眼压。出院时、随访期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P<0.05),最后随诊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出院时的最佳矫正视力(P<0.05)。结论对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高眼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应尽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59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局部及全身控制眼压药物治疗,并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1周时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59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时,54只眼视力提高,占比91.93%;3只眼视力不变,占比5.08%;术后1周时,51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占比86.44%,8只眼眼压在22mmHg以上,占比13.56%,行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时,52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占比88.14%,49只眼眼压低于21mmHg,占比83.05%。术后,未有患者出现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5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18例(27眼)。对照组患者实行单纯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则实行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治疗,之后再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一次激光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术后1星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Nd∶YAG激光联合532激光治疗方法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之中,可以使一次激光穿刺成功率实现显著的提升,可以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有效的减小,使患者的整体眼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