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骨外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7例,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结果患者关节面复位效果均较好,复位效果评分10-18分,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2)周,骨性愈合时间5~8个月,X平均(6.4±1.0)个月;术后关节功能评分57~94分,平均(80±5)分,不同类型骨折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率仍高达10.34%,二次手术率为17.24%。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影响因素较多,选择适分型、改良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内固定、避免盲目保留膝关节是关键,术后还需积极预防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给与其实际手术治疗之后研究疗效以及相关疗效影响因素,进而为后续该种病症的有效治疗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3月之间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均等的数量分配方法分为不同小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第一组20例患者给与单切口手术治疗方式,第二组20例患者给与直切口手术治疗方式,而第三组20例患者则给与双切口手术治疗方式。然后对三组不同手术治疗实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第一组单切口治疗有效率为70%,第二组直切口治疗有效率为95%,第三组双切口治疗有效率为95%。第二组与第三组手术效果相较于第一组更为明显有效。结论对于该种骨折疾病患者来讲对其进行直切口手术以及双切口手术效果较好,因而可以将这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实际应用在后续的临床治疗中进而使更多骨折患者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我院的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骨折类型按Schatzker标准分型1,即Ⅱ型为5例,Ⅲ型为7例,Ⅴ型为6例,Ⅵ型为2例,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方法。结果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在此期间本组20例患者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1,结果显示优为7例,良为8例,中为4例,差为1例,其中有效率占95%。结论钢板内固定手术对于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为了确保手术疗效,术前仔细检查评估骨折类型,正确运用内固定方法,另外术后适当的功能康复运动,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其中使用微创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使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使用Matta评分和术后效果观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平均住院(8.1±1.9)d,对照组为(17.4±2.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研究组同样具备显著优势(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atta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2.0%,要优于对照组68.0%(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疗法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情缓解具有更为明显效果,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传统单侧钢板法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改良双钢板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优良率为44.3%;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优良率为64.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来说,选择改良双钢板法实施治疗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钢板以及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手术完成以后,第12个月开始按照Rasmussen标准对患者的骨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优、良、中、差的形式进行评价计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11例评价为优,有5例评价为良,3例评价为中,1例评价为差,优良率为80%。而观察组中,有12例患者评价成优,评价为良的有6例,中有2例。差有1例,优良率为90%。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式都属于临床中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