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半定量检测试纸在不孕症患者预测排卵、指导受孕中使用的准确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使用尿LH半定量预测排卵试纸,观察尿LH值在排卵前后的不同变化,及时测出LH起始峰到排卵前的高峰值以及排卵后的数值,恰当选择排卵的最佳时间并指导患者受孕,并经阴道B超同步核实。结果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在预测排卵的阳性率为88.44%。结论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使用方便,无创伤,费用低,准确性高,对监测卵泡生长及预测排卵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卵黄囊对早期妊娠结局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本院作过超声检查的987例早孕妇女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卵黄囊大小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组,卵黄囊平均直径在2.6mm~7.5mm,且形态正常者为正常组;卵黄囊平均直径小于2.6mm视为卵黄囊过小,卵黄囊平均直径大于7.5mm视为卵黄囊过大,卵黄囊未显示、变形及钙化等视为形态结构异常,卵黄囊大小形态异常者为异常组。结果卵黄囊大小形态正常者,早孕结局良好;卵黄囊大小及形态异常者,早孕结局不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检测卵黄囊可作为预测早孕结局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探究使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腹围与测量孕妇宫高腹围预测巨大儿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行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方法一)和孕妇宫高、腹围(方法二)的产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与产后新生儿体重进行核实。结果184例孕妇出生新生儿为巨大儿共12例,其中方法一预测为10例,符合率为83.3%;方法二预测为7例,符合率为58.3%。两种方法预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产前行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是预测巨大儿较好的指标,其准确度明显高于测量孕妇宫高、腹围,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联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存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资料,研究对比60例患者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异常Q波、QRS低电压、左胸联是否高电压以及R波不良递增等指标并进行研究预测分析。结果QRS电压V6>V5、QRS低电压、传导阻滞以及R波不良递增均为影响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12导联心电图可部分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异常表现,有助于提升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以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研究组)和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研究组临床病理资料、预后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比较有差异(P<0.05);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有相关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于3的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应力试验与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联合预测效果,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以合理指导孕期医学照料。方法对2011年5~7月的首诊孕妇进行普查追踪,采用SAS9.2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早产组的宫颈短缩程度高于非早产组(Z=4.7577,P=0.001),且宫颈长度<25mm者其宫颈短缩也明显增加(Z=3.1030,P=0.001)。宫颈短缩作为单项指标预测早产和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其特异度分别为0.8421和0.8947。结论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的灵敏度高,在其初筛的基础上,宫颈应力试验可作为复核的重要指标,这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的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123例,经腹超声监测其宫颈长度,比较宫颈长度的差异,追踪其妊娠结局,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①发生先兆早产的123例患者,其中早产51例。早产组宫颈长度短于足月产组宫颈长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组孕妇与非早产组孕妇年龄、孕次、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周、保胎方法和给药途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受检的孕妇中,宫颈长度<3.0cm为52例,47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90.38%;宫颈长度≥3.0cm孕妇71例,4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3cm为临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3.93%,阴性预测值为94.03%。④宫颈长度<3.0cm组48h,7d和37周内分娩率显著高于宫颈长度≥3.0cm组分娩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长度<3.0cm时,早产发生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治疗衰竭预后的预测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并进行MELD评分,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三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有8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34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1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在30-40分的患者3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ELD评分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一般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之间的肝衰竭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83例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入院时及入院后1、2、3、5、7d分别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记录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院内感染率;并对其预后进行评定。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CT值在2、3、5、7d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院内感染率等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级别、颈动脉粥样斑块个数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0mm)、斑块中阳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阳性、阴性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检测,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预测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应用临床血液需求数学模型,为银川地区采供血机构制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和工作安排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2005—2016年宁夏血液中心临床用血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差分和季节性差分对序列进行平稳化,然后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用2016年7月—2017年6月临床用血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判断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银川地区2005—2016年临床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预测模型ARIMA(0,1,1)(0,1,1)12,表达式(1-L)(1-L12)Yt=(1+0.850L)(1+0.858L12)εt,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10%。结论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能在一定时期内较好地预测临床用血需求情况,使采供血机构科学制定和实施献血招募计划,缓解临床血液供需矛盾,为保障血液资源需求提供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