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法对粉碎性骨折、横断性骨折及短斜性骨折三种不同类型中内固定肱骨骨折钢板手术后稳定进行深讨。方法选取肱骨骨干标本24个,随机分为3组,分别标记为粉碎性骨折组、横断性骨折组及短斜性骨折组,在选取标本时注意控制其骨密度值的近似程度。采用生物力学仪测定标本垂直时外旋转角值及水平时外翻位移值。结果三组外转角值及外翻位移值大小次序为横断性骨折组<短斜性骨折组<粉碎性骨折组,且各组之间测量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肱骨骨折时,不同类型肱骨骨折的固定后的稳定有差异,其中粉碎性骨折通过内固定后稳定最差,短斜性骨折次之,横断性骨折最好。因此,遇到粉碎性骨折除进行钢板内固定外,术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外固定加以辅助。?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肱骨骨折 生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葡萄糖和氯化钠配伍后的光学稳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遮光、日光灯和较弱的散射光下,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的含量,测定溶液的PH值,定时观察溶液的外观颜色。结果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葡萄糖和氯化钠配伍后,在3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含量、pH值和外观颜色在8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葡萄糖和氯化钠配伍后8h内不必采取避光操作。

  • 标签: 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 含量变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配伍 光学稳定性
  • 简介:摘要通过对210例有胸痛的患者进行通班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连续24小时观察。75%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抬高,且在夜间或白天休息时发作,20%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或T波倒置,且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或大便时发作。5%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率。是无创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填补了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不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2例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护理。结果随访3~21个月,全组顺利康复,未见骨折不俞合及畸形。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术后早期正确地进行患肢及全身功能的康复锻炼,指导早期下床活动是患者烦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方法选择奥拉西坦200.0g,加入3.45g磷酸二氢钠、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为制造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实施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以及长期考察实验,确认其稳定,实施过敏实验以及溶血反应实验,评价药物的安全。结果在0.002091~0.189521mg/ml之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主峰面积为1378512,RSD=0.14%,12h内稳定良好。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32%。重复实验证实样本的平均值为100.8%,RSD为0.39%。稳定良好,安全佳,奥拉西坦不存在溶血和凝集现象,无过敏。12mo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0mo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工艺处方安全强,质量可靠。稳定良好,药物安全高。

  • 标签: 奥拉西坦注射液 稳定性 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下午核心稳定训练,每次30mi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平衡 ADL
  • 简介:摘要目的全自动胶囊充填机的装量稳定对比研究。方法国内外的胶囊充填机按计量及充填装置结构有计量盘式和计量管式等,研究计量盘式和计量管式计量系统胶囊充填机充填的装量稳定。结果在生产粘性大或流动差的粉剂时,计量管式的计量系统具有装量稳定的优点,解决胶囊剂装量差异不合格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

  • 标签: 胶囊充填机 计量 装量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尼可地尔对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对照组稳定心绞痛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稳定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9.49%,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稳定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时使用尼可地尔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性化的临床护理,然后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明显好转,并无死亡病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随访结果,患者大多病情稳定,可以正常生活。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出院注意事项指导等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恢复健康。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稳定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所具有的临床特点心电图鉴别。方法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心电图和临床确诊的心绞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心绞痛患者4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2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和心电图鉴别诊断。结果稳定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在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病年龄以及心电图表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对不同类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做好准确的区别十分重要。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临床特点 心电图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常用输液溶媒的配伍稳定。方法将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常用5种输液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灭菌注射用水)进行配伍实验操作,定时观察配伍后溶液的pH值、外观表现以及不溶性微粒情况,分析配伍溶液的稳定。结果将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常用5种输液溶媒进行混合配伍后,pH值、外观表现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随着配伍时间的延长,溶液中不溶性微粒逐渐增多,存放五组溶液不溶性微粒数≥10μm均超出药典标准限度,且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溶液4h后不溶性微粒数≥10μm,6h后≥25μm。结论在考察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常用输液溶媒的配伍稳定实验中,10%葡萄糖注射液成为最适宜配伍溶媒,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位居其次,与此两种溶媒配伍时须在6h内完成配制溶液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应在4h内完成配制溶液的使用。

  • 标签: 注射用血栓通 输液溶媒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其中有39例患者42侧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将其设为保守组,27例患者28侧(其中包括手法复位再移位患者3例3侧)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将其设为手术组,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保守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6%,手术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其中在保守组当中,有3例患者因为手法复位之后再移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而对于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 标签: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仰卧位拔伸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训练治疗颈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颈眩晕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拔伸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训练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有10例临床治愈,17例好转,其总有效率为90%,相较于牵引对照组的6例、18例及80%,手法治疗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拔伸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训练治疗颈眩晕可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理筋手法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方法建立以T1及K为参数的稳定评价指标,考察制备温度贮存温度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的影响。结果贮存温度为4℃时,T1为72h,K为-0.0051h-1,此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最好。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稳定制备温度、贮存温度有关。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稳定性 制备温度 贮存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度对儿茶水溶液中维生素C稳定的影响。方法取适量的儿茶水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加热至80℃。设置0min,30min,60min3个不同的时间点,以维生素C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考察其在儿茶水溶液中的稳定。结果未加入儿茶的维生素C水溶液中,3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101.94%,6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99.56%。加入儿茶的维生素C水溶液中,3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101.64%,6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96.64%。结论维生素C在80℃儿茶的水溶液中,在1h内较稳定,含量稍有下降。

  • 标签: 维生素C 儿茶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中左氧氟沙星含量的稳定分析。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4.0)-乙腈(831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5nm,柱温30℃。通过对照品比较,结合色谱报告结果分析,该方法检测左氧氟沙星在0.01~1.00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91%。本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高,重现好,结果可靠,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定量分析。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心痛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住院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痛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痛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 标签: 心痛宁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中值血细胞质控品开封后测定值的稳定。方法取一瓶中值血细胞质控品分装于3瓶同样清洁干燥的质控瓶中,贮存于2℃~8℃冰箱。每天取同一瓶分装的质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测试。5天后再换一瓶分装的质控品测试,以此类推,测定14天。测定结果导入我科lis质控图中。质控品测定值为WBC、RBC、HGB、PLT、HCT,该批中值血细胞质控品同时进行不分装连续使用14d的对照,利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对质控品进行稳定观察。结果中值质控品分装后第1~14d的各项测定值结果稳定在控。未分装连续使用的血细胞质控品,其血小板测定结果在第7d即超过2SD,提示警告,第8天即出现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中的22S(质控品连续2次超过2SD)PLT失控。结论中值血细胞质控品开封分装后使用可达到有效期14d,而开封后不分装只能使用7d。中值血细胞质控品开封后分装使用测定值的稳定更好。

  • 标签: 血细胞 中值质控品 测定值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相同浓度磷酸、乙酸、硼酸作为缓冲液对聚维酮碘溶液中pH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四组不同缓冲溶液,观察不同缓冲液对PVP-I溶液中pH值的影响。结果四组缓冲液在相同时间、环境内对PVP-I溶液中pH值的影响均不同。结论以磷酸、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为4.41对PVP-I溶液中pH影响较小。

  • 标签: 聚维酮碘溶液 pH值 缓冲液 pH o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重建寰枢关节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2年6月,共收治寰枢关节稳定丧失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40.30±5.65岁。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伴稳定丧失15例,横韧带断裂5例,陈旧齿状突骨折17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3例,先天性短小齿状突3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寰枢关节不稳28例,寰枢关节脱位19例。神经功能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9-17分,平均11.50±1.37分。所有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已复位,所有患均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行稳定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获得18-69个月随访,平均38.52±5.6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0±1.50分。结论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重建寰枢关节稳定,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充分、固定坚强、融合率高等优点,是重建寰枢关节稳定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椎 枢椎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