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AECOPD患者接受大剂量 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30 例 AECOPD 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15 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 15 例,对比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三项数据。 结果: 研究组 AECOPD 患者在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三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AECOPD 患者, P 均< 0.05 。 结论: 盐酸氨溴索是 AECOPD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药物,大剂量使用盐酸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费力、胸闷 、咳痰 等急性加重期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使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实验组10例,用12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照组10例用8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消胃肠道反应、感染、肾功能损害、出血和心脏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抛硬币方式分组,将我院 2015年 12月 ~2017年 12月撷取的 23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 n=119)。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小剂量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治疗、戊酸雌二醇单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91%、 78.99%, 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经小剂量米非司酮+戊酸雌二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可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在治疗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选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2023年5月~2024年5月,纳入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4h蛋白尿、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子痫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压、蛋白尿、凝血功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下降,24小时蛋白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子痫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改善凝血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子痫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甲强龙+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率。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甲强龙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尼可刹米及维生素C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21%,可以看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监测黔东南州暗娼人群,以掌握该群体的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感染、梅毒感染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等情况,以此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原则要求,在2019年4月-6月期间,选取在各类高危场所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为调查对象,由黔东南州下辖的凯里市开展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410名暗娼,其中,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73%,丙肝抗体阳性率0.24%。同时,问卷调查显示,410名暗娼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0.5%,其中,与低档娱乐场所(91.9%)相比,高档娱乐场所暗娼的知晓率(94.6%)更高 (χ2=13.431,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暗娼的知晓率为95.6%,高于小学及以下的69.6% (χ2=33.530,P=O.0O0);且在安全套使用率,高档娱乐场所暗娼(82.4%)明显高于低档场所(64.5%) (χ2=12.963,P=O.O02)。结论 在黔东南州地区,与高档娱乐场所暗娼相比,低档场所暗娼对艾滋病认识程度以及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故艾滋病干预应将暗娼人群,尤其是低档娱乐场所暗娼作为重点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绵阳市报告的2023年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绵阳市2023年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3年,绵阳市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82起,发病319人,死亡0人,罹患率69.59%;毒蕈中毒事件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报告起数85.15%;报告事件最多的为安州区和江油市;发生场所为家庭,全部为误采误食。结论 毒蕈中毒是造成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场所和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毒蕈中毒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应加强农贸市场的监管,达到降低绵阳市毒蕈中毒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时期内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共8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B组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血清PLA2R、NGAL水平较低,25(OH)D3水平较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膜性肾病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模式,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血清水平,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白银区 2018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 方法 调查白银区2018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肿瘤随访登记监测情况,分析所有登记上报的患者登记检测情况。 结果 目前白银区常驻人口29.42万人, 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 734例,其中男性 371例,女性 419例; 2018年全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 301例,男性 176例,女性 125例。全区恶性肿瘤发病率 235.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 96.47/10万。全区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 MI Ratio)为 0.41。发病率最高为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率最高为肺癌、胃癌、肝癌。其中发病率最高为≥ 70岁,发病构成比例最高,在 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 70-80岁为高发人群。 结论 白银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死亡率略低于全国水平。目前仍需要加大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筛查技术,并尽早诊治,积极广泛开展肿瘤综合防治知识宣传,降低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179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3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179件,从3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5株,样品不合格率为20.11%,检出14株单增李斯特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4株克罗诺杆菌属、4份蜡样芽胞杆菌、3株霉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结论 2022年绵阳市即食烘焙麦片和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卫生状况较差,对此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294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1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294件,从2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20株,样品不合格率为6.80%,检出 7株单增李斯特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株蜡样芽胞杆菌。 结论 2021年绵阳市流动摊档售卖的食品中检出多株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此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294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1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294件,从2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20株,样品不合格率为6.80%,检出 7株单增李斯特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株蜡样芽胞杆菌。 结论 2021年绵阳市流动摊档售卖的食品中检出多株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此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9年6月1日到8月31日边防某部423例官兵患病情况。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边防某部卫生所2019年6月1日到8月31日就诊原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夏季患病423例,其中患内科疾病180例,占42.55%;外科疾病79例,占18.68%;五官科疾病104例,占24.59%;皮肤科疾病60例,占14.18%。内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高,达24.35%;其次为急性胃肠炎,占13.71%;第三为中暑,占2.13%。外科疾病发病率最高为膝关节扭伤,占4.02%;其次为踝关节扭伤,占3.78%;第三为腰部挫伤,占3.07%。五官科疾病发病率最高为鼻炎,占6.62%;其次为咽炎,占5.67%;第三为牙周炎,占3.31%。皮肤科疾病发病率最高为湿疹,占6.85%;其次为手足癣,占2.36%;第三为疖,占2.13%。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系统上报的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9起,总暴露人数596人、总发病人数219人、住院人数46人,罹患率为36.74%,事件规模平均为3.71人/每起。暴发事件集中在6-9月份,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已查明事件中,真菌及其毒素导致的事件起数最多为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44.07%,其次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全年暴发事件规模以患病人数/起<10人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野生蕈中毒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