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术后病人早期运动并配合低频脉冲治疗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9例子宫肌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4例指导术后早期运动并配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发生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未出现腹胀,对照组发生腹胀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配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有助于子宫肌瘤术后病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ICU的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可见,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更加符合健康人的数值,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患者的营养能够快速得到补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于ICU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场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能够使患者营养充足,身体免疫力提高,各项生化指标趋于正常,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胰酶肠溶片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消化内科门诊中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人,A组口服胰酶肠溶片和枳术宽中胶囊,B组单口服枳术宽中胶囊,C组单口服胰酶肠溶片,疗程均为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上腹胀、痛、早饱、嗳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B、C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A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6%,均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酶肠溶片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单纯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营养指标(ALB、Hb及T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39%(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ICU严重多发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肠外营养组,EEN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用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病患5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排便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19±0.38)d、(1.27±0.24)d、(0.92±0.11)d,比对照组(4.92±0.74)d、(3.25±0.34)d、(1.91±0.35)d短,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57%,比对照组32.14%低,P<0.05。结论: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用集束化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意义。方法:择选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为实验开展期限,纳入此时段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依据,按照入组顺序先后进行自然编号,单号设为一组划入45例,双号设为二组划入45例,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综合性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整合比对。比对范围涉及: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科学评估后可知,二组采纳方案更具可实施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值得探讨。结论:对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而言,在其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综合性肠内营养护理,一方面能有效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营养状态,另一方面能切实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