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带管时间与两种封管液及方法对PICC导管堵管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需置入PICC的30例老年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5例,应用10u/ML肝素钠+0.25万/支尿激酶封管每周2次,周四和周六,余下时间应用10u/ML肝素钠封管)、对照组(15例,应用10u/L肝素钠封管每日一次)。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69.24±3.78)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长,对照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40.19±3.61)d]P<0.05;实验组患者堵管发生率(6%)相比对照组(20%)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10u/ML肝素钠+0.25万/支尿激酶封管的效果较10u/ML肝素钠更佳,PICC导管堵管现象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41例留置气囊尿管后拔管困难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是尿管质量问题至气囊液无法抽出,尿管牵拉变形尿管结形成,尿管与尿道粘膜粘连等因素。结论对拔管困难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留置气囊尿管的护理,避免和减少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留置气囊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外固定,不易脱出外阴部易清洁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有着特殊的结构,如果对其性能和结构了解不清,插管长度不合适或拔管时违反操作规程可出现拔管困难而造成尿道损伤,现将留置气囊尿管出现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根管技术中预备根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接受牙尖周炎和牙髓炎的患者80名,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使用超声根管治疗技术进行相应的根管预备工作,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K锉。两组患者均采用侧向加压填充方法对患者的根管进行填充。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成功人数,并对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结果治疗组患者成功38例,失败2例,手术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成功20例,失败20例,手术成功率50%。结论超声根管治疗技术对牙髓炎和牙尖周炎的临床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成都疾控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成立5年来,为成都市高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机制和管理方面的困难,还不能完全适应成都高新的快速发展,高新疾控分中心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其发病情况,旨在为防控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由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患者3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39例患者进行分类建卡,并且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做好问卷调查、提问等工作,对传染病在社区中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是社区传染病中发病率首位的疾病,其次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手足口等。在社区传染病中,儿童为高危人群。结论:对于社区传染病来说,应根据不同传染病在流行病学特点上的差异,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并且在社区中积极开展预防免疫接种的相关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方式对带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行胆道手术后且带T管出院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即“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组(简称观察组),以及传统“T”管固定及堵管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以及随访观察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总分以及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方式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管切开合并窥镜下泪道激光置管治疗泪小管炎的护理临床观察。方法对我科2014年1月至6月住院治疗的35例(35只眼)泪小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结果泪小管炎35例(35只眼)均治愈,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采用泪小管切开+泪道窥镜下泪道激光+泪道成形+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以较小的创伤和优质的护理取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