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冯戈(四川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分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046-02
【摘要】成都疾控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成立5年来,为成都市高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机制和管理方面的困难,还不能完全适应成都高新的快速发展,高新疾控分中心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
1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5年成绩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分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成功应对了“5.12”地震、甲流疫情的挑战,克服了人员少、专业多、跨度大的困难,以成都市疾控中心为技术依托,以加强学科能力建设、专业队伍建设为立足之本,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的领导下,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开拓工作,从头开始,逐步深入,开展了大量疾病预防、卫生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通过在高新辖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流感、狂犬病、艾滋病、霍乱等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碘缺乏病、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及死因报告,计划免疫,消杀灭,食品、环境、学校、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作保驾护航;基本完成了高新辖区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得到了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和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肯定和表彰,为高新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技术依据、为提高全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2]。
2高新疾控分中心模式的优势
2.1成本效益优势
高新区分中心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通过设立以成都市疾控中心为依托的高新区分中心,成都市及高新区省去了建设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计划免疫的冷链、后勤运转保障等经费投入。通过《成都市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分析报告》(2007-2009年)可以看出,高新区分中心以较少的人力资源和财政投入完成了较大范围和较多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说明高新区分中心的投入产出比要优于成都市其他区县,成本效益优势明显[3]。
2.2技术优势
争创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高新区分中心的依托。5年来,高新疾控充分发挥成都市疾控中心的专业优势,开展科研项目工作,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在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高新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等专项卫生技术工作以及《中国铁强化酱油推广项目工作》、《中国大城市中青年人饮水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和《中国大城市儿童少年饮水习惯调查》等科研项目工作,依靠中心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分中心现有人员的特点,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争取到当地政府部门资金上的配套支持,完成了国家疾控的调查项目工作,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高新区分中心积极争取、努力探索,通过发挥市、区、基层社区的各自优势,初步实现了卫生监测的三级整体协作联动。
3高新疾控分中心模式的不足
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各地纷纷配套了相应的卫生防病机构,如无锡、杭州在1995年,合肥在1996年成立了相关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成都市是2007年挂牌成立的高新区分中心,起步时间较晚。成立5年来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逐步暴露出高新区分中心模式的不足[4]。
3.1高新区扩区的压力
2007年设立高新区分中心时,高新区的常住人口是22万左右,近年来高新区通过不断扩区和引进大型企业,如富±康科技集团等。截止2010年底,高新区的户籍人口已高达55万以上,大量企业、人员的入住带来了非常大的疾病预防控制压力;与此同时,高新区分中心的人员和保障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探讨高新区疾控工作的模式,笔者曾深入高新企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了解疾控需求和高新分中心的工作效果,发现分中心模式实际上难以满足其疾控需求(如疾病流行信息及应对措施、精神卫生、防病知识培训提高等等)。
3.2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难以有效形成
在高新区分中心成立之前,高新区长期没有专业的卫生防病队伍,整体卫生防病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基层卫生防病人员比较缺乏且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形式上高新区有卫生行政部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有专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新区分中心),也有基层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说有三级防控网络;但是高新区卫生防病体系中的基层单位重视区域行政领导的力量,忽视专业技术指导单位的作用,许多检查出的问题难以落实。表现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对疾控中心依法进行的专业指导置之不理,而高新分中心又缺乏制约手段。高新区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虽然获得了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些支持和理解,但是在高新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阻力和压力依然很大。按照目前的体制,难以在高新区形成真正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
3.3内部管理有待调整
高新区分中心作为市疾控中心的派出机构,目前对外是分中心,对内是作为中心的一个科室来进行管理。随着高新区的不断扩区和大型企业的入驻,高新区分中心的卫生防病工作任务日益繁多,工作计划、人员调配、经费预算、后勤保障、协调合作等等,作为成都市疾控中心的一个科室,已远远不能运转正常,导致高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常常不能如期实施,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高新区分中心作为成都市疾控中心一个科室进行管理的现状已经不适应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
4高新区分中心模式的再思考
高新区分中心成立5年来,取得不少成绩,但工作模式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实际上,全国的不少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转变为行政区,同时也成立了区级疾控中心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过对高新区疾控工作模式的调研和思考,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是在现有的体制下,疾控中心不适宜垂直化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采取的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成立区级疾控中心能够在区县范围实现人、财、物的统一和协调,有利于构建真实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三级联防联控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真正纳入高新区的长期发展规划,从而适应和满足高新区不断增长的疾病预防控制需求,最终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高新区民生的目的。
4.2是在设区的市,可以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充分利用市级疾控中心的技术优势和实验室等资源,整合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在全市范围组建若干区域性的中心实验室,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避免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2007-2011年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分中心工作总结.
[2]关于成立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分中心的通知,成机编办[2005]260号.
[3]成都市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分析报告(2007-2009年)成都市卫生局,2011,3.
[4]张涛,冯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和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