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若对“知识”的原初生产稍作考掘,不难知晓“道”与“理”的获得,与古人“观物取象”“格物致知”的运思方式密不可分。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反复申论,作为华夏文明造型起源之“洛书”“河图”的创制,即根源于此。面对生活世界之诸般物象,由对物象之性的深入观察而比照至人自身及社会之运行规则,是古人确立“应世”之道并进一步形成“思想”的基本方式。

  • 标签: 散文 沉思 “格物致知” 华夏文明 运思方式 观物取象
  • 简介:自从教师学习运动在北京、天津各大学展开以来,中国协和医学院的教师们也热烈地进行了学习。一般都认识到应该联系自己,结合实际,总能得到思想改造的效果。在协和,值得我们检讨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协和的需要改革和协和教师们的需要改造,比之其他学校的教师们,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协和在过去无疑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堡垒,而许多教师们又都曾经是这文化侵略的工具。自从全国大陆解放以来,尤以协和投归人民的怀抱以来,教师们一般地是有进步的。

  • 标签: 批判 学习运动 思想改造 文化侵略 美帝国主义 教师
  • 简介:人,再怎么坚强,再怎么以高等动物自居,甚至再怎么复杂,在某些时候,其本质还是摆脱不了作为动物的简单和单纯的。比如两年前的"5·12"大地震。我相信,在那惊天动地的恐怖瞬间,所有的我们都作好了赴死的准备,回想那绝望的一刻,看着满世界狂乱的裂缝、疯狂的倒塌以及世界末日般的绝望景象,谁的头脑都会只闪动着一个念头——天哪,今天死定了!哪怕仅仅是一瞬间的念头,

  • 标签: 高等动物 简单 大地震 原态 世界末日 灾难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当然是一个幽默的人。在他与少数几个挚友之一、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大众文化部主任伊·达·格林克曼的近三百封书信中,透过信封上常常带有的"已经通过军事检查"的字样,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它们传递出的谨慎、苦涩却也通达的幽默。在这些简洁但亲切、敏感又克制的信件里,肖斯塔科维奇说得最多的,除了他的音乐,就是他的身体。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大众文化 爱乐乐团 列宁格勒 部主任 幽默
  • 简介:夏季来临前一都像幻觉人们在客厅里讨论不存在的收成窗外是绿油油的球场,人群在呐喊有,人探出头去。空无一人。

  • 标签: 幻觉 夏季 空无
  • 简介:1990年11月的海北已入深秋,漫天的草原早已不复夏日的花红草绿,但生命的颜色并没有因为凋敝而终止,而是积蓄着来年新生的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苍凉而又深远的季节里,阳什姐出生在海北州海晏县甘河子乡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阳什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希望,她似乎就是一个为运动而生的孩子,自小就十分好动。6岁时,她就经常跟着父亲宫保拉旦去放牧。在牧场上的阳什姐就像小羊羔般地撒欢。阳什姐的姐姐杨措加说,阳什姐似乎天性好动,虽然她比阳什姐大两岁.

  • 标签: 草原 奥运 海晏县 海北州 家庭 放牧
  • 简介:夜凉如水,月色温柔.人生,在无数有梦和无梦的日子里度过去了.追逐星空和谪贬红尘都是一样,没有什么事可以令人永远难以忘怀,人生有时只需一室温暖的灯光伴随即已足够,能日观行云,夜看流星,闲来听歌已是赏心乐事.

  • 标签: 冯礼慈 生活方式 乐评风格 文学创作
  • 简介:  初秋的菜园子,并不萧索.明媚的丽日晴空下,茄子枝上挂着最后一批果实,那颜色愈发的深紫了.辣椒枝叶间也尚纷披着不少尖红的小辣椒,在风中微微摇荡着,似串串红绿相间的风铃.叶蔓已趋向枯黄的芸豆架子上,几株牵牛正缠绕攀爬,蓝盈盈、粉艳艳的花儿在晨风中竞相开放,让这秋日的乡野并不显得颓凉,而是更显生命不息的勤勉与坚忍.……

  • 标签:
  • 简介: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 标签: 习近平 尊重 成果 文明 教科文组织
  • 简介:李壮:何老师您好!您的诗歌创作,我最近一直都有关注。我注意到,您前年出版的《青衿》收入了您从大学时代起的许多旧作,而去年以来,我们看到您新完成的诗作也一直在以惊人的频率发表。是怎样的契机让您在这么多年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诗歌写作,并进入了一个创作的爆发期?何向阳:其实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前年出版《青衿》,从以前那些笔记本里抽出来这些诗,108首,好像显得挺多的,实际更多。这几年发得比较少,但写得其实不少。

  • 标签: 诗歌创作 大学时代 诗歌写作 何向阳 笔记本 出版
  • 简介:<正>《绝唱老三届》一书是十年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年周年而写的。记得当时的封面设计者同为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泽东同志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

  • 标签: 绝唱老三届 吕敬人 这一代人 年轻的朋友 沧桑感 我自己
  • 简介:零三年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后现代作家库的作品中充斥着对“他者”问题的关注,这种关注自然地体现在其作品中不同类型的主人公上。作为一名生活在后殖民南非社会的流散作家,对霸权意识与强权政治早已司空见惯——殖民者强行将自己本土的语言、文化与意识形态加诸于被殖民者——在这种不对等的话语权利氛围影响之下,库已经惯于从边缘的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全局。事实上,打破“绝对中心”的过程也就是打破二元分立桎梏的过程,更是重拾主体性的过程。库在其作品中通过不同形式的主人公来表现被边缘化的个体:如女性、有色人种甚至动物,这些形式各异的主体在其各自所处的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中不懈地追寻自身主体性。简言之,这其实恰恰回归到了学术界近来常探讨的道德批判与人文关怀的范畴中来了。库似乎在作品中努力找回十八世纪“充满同情心的想象力”,为达到此目的,他在创作中不惜跨越性别、种族甚至物种的界限。

  • 标签: 后现代作家 作品 库切 解构 视阈 诺贝尔奖得主
  • 简介:一位成功的诗人,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往往也形成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饮誉台湾现代诗坛的罗门,便是一位这样的诗人.他不仅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而且探索出一系列富含着真知灼见的诗论.罗门的诗歌理论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关于“第三自然”与“现代感”的论述,可以说是最为着力的,因为在罗门看来,这是他两项最基本的创作观.罗门认为,诗人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如何使人类由外在有限的目视世界,进入内在的灵视世界.”而这个“内在无限的灵视世界”,便是罗门所强调的“第三自然”.诗歌,确实是属于心灵的学问,它虽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反映生活,但它更多的是对人的内在生命的映射.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自然”(田园)与“第二自然(都市)”,而臻至灵视所探索的、内在的无限的“第三自然”,以此营造人类内心辉煌的精神世界.诗歌是对人类情感与经验富于生命力的敏感观照.诗人们并没有长久地逗留在对生活经验的一般观察这一个层面上,并不满足于一味地模写客观与再现自然,而是力求以境层的创构去获得一种瞬间

  • 标签: 罗门 第三自然 台湾现代诗 诗艺 内在生命 诗歌
  • 简介:从我抽到方片J开始,初沉迷于纸牌算命的叔叔说我注定喧嚣生活.野心浩大。我一脸茫然地坐在大象滑梯上.流着鼻涕对于这种说辞惴惴不安。红花绿草小石子仰视我,披上条毛巾被就变成了一代女皇武则天.

  • 标签: 《一切从我抽到方片J开始》 张晓晗 小说 文学作品
  • 简介:我清晰记得2007年的6月7日下午五点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这意味着一个千呼万唤的长达三个月滑作业滑负担的暑假正在到来。

  • 标签: 想像 2007年 高考
  • 简介:2008年的年初,一场持续的雪灾,将南国大地覆盖得严严实实,电网、公路、铁路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损毁!江西亦是蒙受重大损失的重灾区!那里的人们平静的生活顿时失去平衡,掉入到从未有过的没有光明的状态中……

  • 标签: 重灾区 支援 重大损失
  • 简介:汾源奔腾汾水下河东,两岸融融日月中。料得从前开泰世,雷鸣寺里撞晨钟。芦芽山拔地芦芽耸万山,云缭雾绕隐真颜。游人若做仙人梦,一路登攀过九关。情人谷浓荫蔽日水潺潺,流尽悲欢千万年。情侣不知人世谷,石花空放仰坡前。

  • 标签: 管涔山 宁武 三关 总兵 绝句 昌宁
  • 简介:何平:你关注过你的读者吗?什么人在读你的小说?哪些人喜欢你的小说?你和你的读者有过什么方式的交流吗?何袜皮:我写过不同的小说,写过纯文学,也写过类型小说。我猜我的短篇小说读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写作者;而长篇推理小说的读者,可能有一些是推理爱好者。近十年都不在国内,也不太在网络上和人互动,所以没有和读者有过什么交流。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但我比较自信,喜欢我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读者,一定是聪明的、敏感的人。如果缺乏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看到的只有那些让他们尴尬的、困惑的,甚至愤怒的情节,而不能读懂我写作真正的意图。

  • 标签: 类型小说 短篇小说 推理小说 写作者 读者 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