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拜伦的诗歌气势磅礴,包罗万象,抒情与讽刺运用自如。他四处游历的经历和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更使他声名远播。他笔下那些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们仿佛是他自己的缩影,常常与这些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同时出现的还有众多女性形象,然而拜伦透过男性视角主观地将这些女性刻画为男性审美理想的载体。女性压抑的自我和话语权、作为男性的无私奉献者,与"拜伦式英雄"所呈现的个人主义、追求正义、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女性批评的角度对比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和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拜伦式英雄"的创作动机以及还原其背后真实的女性形象。
简介: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美国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成为英语文学世界中的重要一员,而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文学对正在发展中的美国文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以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为代表的美国作家,通过对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借鉴和吸收将现代主义予以美国化,同时对现实主义传统予以承继和创新。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创作中关注当时的美国文化热点,采用打破文类、创新叙事模式、自成体系的象征运用、对类型人物的讽喻描写等来叙述美国故事,建构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样式,成功地将欧洲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欧洲中心文学传统的解构,从而奠定了美国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简介:马克·吐温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译界对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有选择性地侧重于其政治性、革命性和社会批判性较强的作品,这与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需要相呼应。与之相仿,在马克·吐温作品的研究、评价中,也以分析与阐释其思想政治和社会批判意义为主,缺乏有深度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评价与研究,马克·吐温也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武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吐温的中国式呈像是偏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而缺少艺术性的。这种现象从1978年后逐步有所变化。梳理与分析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分析其中国式呈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度认识马克·吐温,更新对他的研究,并为深化和推进外来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简介:众所周知,国家名称是专用名词,它一般只表示某个特定的国家。但有些国家名称用来和其它一些词组合,构成一些别有新意的普通词语。我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这些词语时,万万不可只凭词汇的表面意思妄加推测,闹出笑话。下面笔者列举一些由国家名称和其他词组合而来的普通词语,供大家参考。1.Americanbeauty一种深紫红色2.Americancloth彩色防水布;彩色油布3.Chinarose月季花4.FromChinatoPeru天涯海角,遍天下5Dutchcourase酒后之勇;一时的虚勇6.Dutchcomfort退一步着想而得到的安慰7.Dutchtreat各自付钱的聚餐或娱乐活动8.goDutch各人付各人的钱;平摊费用9.Dutcnwife藤或竹制的睡眠用具10.doubleDutch莫名其妙的话;难以理解的语言11.spoiltheEgyptians夺取敌人的财物(源于《圣经》)12.takeFrenchleave不辞而别;擅自离开;擅自行动13.FrenchChalk滑石粉14Frenchgrey浅灰色15.Frenchwindow落地长窗16.Greekgift图谋害人的礼物;怀有欺骗目的而送的礼物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