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解决贫苦市民就医问题,党和政府曾对贫苦市民实行免费医疗。1949年初,华北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公立医院及医疗队免费医疗的决定的令》。1950年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制定了《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草案)》,对免费医疗工作进行了初步的规范、限定。但由于此《办法》存在一定缺憾,以致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1953年,北京市公共卫生局重新修订《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草案)》,对免费医疗的对象、审批过程、伤病种类、免费人数、医疗经费等作了明确的规定。1953年5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这一办法,并决定在全市试行。本次公布的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市对贫苦市民实行免费医疗的情况。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号:2—1—110,2—5—184,2—20—504,11—2—103,31—1—361,196—2—217。
简介:提起北大校园,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的燕园,常把燕园比喻作北大。但历史上的燕园却是因燕京大学而得名。1952年7月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时,国内所有的私立大学都一律与其它学校合并。燕京大学也被一分为八:机械、土木、化工三个系并入清华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系并人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并人中央政法学院;经济系并人中央财政学院;音乐系并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学系并人中央民族学院;其余各系并入北京大学。随后,北大由市内迁出,搬进燕大校园。从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与北大、清华齐名,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成为了历史。这里,我们将燕京大学的形成及校园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简介:1927年起,中国教会大学普遍实行由美国教会学校向中国私立学校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教会大学中国化变革的集中体现。东吴大学原是一所典型的美国教会大学,它向中国私立学校的转变经历了1927年前的酝酿准备、1927年上半年的动荡、1927年下半年换用中国籍校长和1929年在中国政府立案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国大多数美国教会大学向中国私立学校转变的共同历程。东吴大学在1929年转变为一所中国私立学校,这种转变既非完全出于教会学校的主观愿望,也不单纯是非基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多年积累演化的渐进基础上,受中国社会压力催逼后突变而成。这种“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全国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