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骨或骨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骨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骨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6.16%。其中,中国制药企业发起127项(80.9%),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15.9%)。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在国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占比最高(55.9%,71/127)。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9%(3/157)比14.0%(22/157),P < 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占比[24.4%(31/127)和55.9%(71/127)]高于国际制药企业[10.0%(3/30)和0,均P < 0.001]。共涉及90种试验药物,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黑素瘤是常见适应证,创新药占53.3%(48/90);国内制药企业创新药比例低于国际制药企业[43.2%(32/74)比16/16,P < 0.001]。2020年,共有22家制药企业研发的28种皮肤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21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多集中于仿制药,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简介:摘要老年衰弱是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失能前期阶段。为提高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老年衰弱相关内分泌激素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简称指南)。《指南》包括5个部分,针对老年人衰弱相关内分泌系统衰老、激素替代治疗和激素药物治疗中的60个主要医疗和保健问题,作出40条推荐意见。《指南》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重点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增龄性生理变化对衰弱的影响;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及时评估上述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对衰弱发生、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如何避免上述激素水平变化加重衰弱,作出相关推荐意见;针对老年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衰弱的常见疾病,制定了个体化分层管理策略,包括治疗方案、控制目标及诊治流程图。《指南》旨在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地认识老年衰弱,提高防控意识,规范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管理。本指南将为老年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和中老年保健系统医生对导致老年衰弱的常见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相关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使老年衰弱防控关口前移,帮助老年人维持较高的生命质量,延缓失能发生。
简介:摘要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各学组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此次修订后的《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多学科团队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简介:摘要为了规范我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的临床治疗决策,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制订“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计划书概要介绍该指南制订的意义、目的、工作组成员、临床问题收集与确定、证据获取、评价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
简介:摘要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量营养素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6,95%CI(0.14,0.77),P=0.01],锌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2,95%CI(0.04,0.61),P=0.03];锌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06,95%CI(0.01,0.11),P=0.02];微量营养素在肺结核痰涂片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病死率,但对肺结核痰涂片转阴率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方法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公开-受理品种目录中登记的药物注册信息。根据首次公示信息日期,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平台登记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以“糖尿病”检索适应证为糖尿病相关的临床试验,收集试验基本信息、试验管理信息、试验设计信息等,对申办方类型、试验分期、试验范围、试验药物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2019至2021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8 002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糖尿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589项,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比例为7.36%。从试验范围看,567项(96.26%)为国内试验,22项(3.74%)为国际多中心试验。其中,542项(92.02%)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47项(7.98%)由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生物等效性试验最多,为299项(50.76%),Ⅰ期试验174项(29.54%),Ⅱ期+Ⅲ期试验共112项(19.00%)。在试验药物申请类型中,以新药最多,为201项(34.13%),仿制药157项(26.66%),进口药36项(6.11%);按照药物分类划分,化学药物占比最高为456项(77.42%),生物制品125项(21.22%),中药/天然药物8项(1.36%)。根据药物作用统计,试验药物作用主要集中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共105项(17.83%)、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共65项(11.04%)、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共64项(10.87%),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共53项(9.00%)、复合制剂共49项(8.32%)、二甲双胍共48项(8.15%)等。结论2019至2021年度我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数量多,新药研发创新性已有很大提升,一些跨国企业积极将新药早期研究引进中国。
简介:摘要内科肿瘤学是以药物治疗为特征的学科,不断研发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抗肿瘤新药是发展肿瘤内科治疗的前提。临床试验是新药从研发到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药物研发的成败。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开始于1960年,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激励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已经从仿制向原始创新转变。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国产抗肿瘤新药上市,造福了中国恶性肿瘤患者。文章回顾了1960—2020年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历程以及60年间取得的主要成果。深入了解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牢记使命、掌握方向,取得更大成果。
简介:摘要内科肿瘤学是以药物治疗为特征的学科,不断研发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抗肿瘤新药是发展肿瘤内科治疗的前提。临床试验是新药从研发到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药物研发的成败。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开始于1960年,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激励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已经从仿制向原始创新转变。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国产抗肿瘤新药上市,造福了中国恶性肿瘤患者。文章回顾了1960—2020年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历程以及60年间取得的主要成果。深入了解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牢记使命、掌握方向,取得更大成果。
简介:摘要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学方法,也是我国肺结核诊断标准中用于活动性结核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近年,IGRA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在国内的临床应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专家意见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编写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中国应用的建议》基础上,根据最新发展和临床经验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原理和技术进展、质量控制、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应用、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应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及常见药物对IGRA结果的影响六个部分提出专家意见,以期为IGRA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国内外微量泵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的相关证据,总结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Cochrane Library、OVID-JBI、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或网站有关微量泵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27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真实性评价工具、证据等级系统,对证据质量及证据级别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从教育与培训、微量泵使用流程、微量泵管理这3个方面归纳、总结出28条证据。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实施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实践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有必要开展相关教育与培训、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微量泵管理策略,有利于持续推进微量泵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