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图像建立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分析脑静脉(superficial cerebral veins,SCV)形态学参数与皮层下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364名,所有受试者行头颅常规序列及SWI扫描。随机选取其中200名受试者的SWI图像重建得到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图像,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MinIP图像,建立SCV形态学特征的自动量化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剩余164名受试者双侧大脑半球SCV的血管直径、曲率等形态学参数。根据有无皮层下DWML将164名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有皮层下DWML组(共53人)和无皮层下DWML (non-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N-DWML)组(共111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DWML组与N-DWML组的SCV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和皮层下深部白质病变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用于分析SCV形态学特征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在训练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19%,在验证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02%,测试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03%。双侧大脑半球SCV的各项量化指标在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的分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中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双侧大脑半球SCV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女性(右侧P=0.004,左侧P<0.001)。DWML组和N-DWML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SCV直径及数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ML组的SCV曲率较N-DWML组显著增大(P<0.001)。右侧大脑半球SCV曲率与DWML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2.035,P=0.015)。结论SCV形态学改变与DWML之间存在潜在关联,SCV曲率改变可能通过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DWML的发生。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脑浅静脉 脑白质病变
  • 简介:摘要小腿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在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是近来血栓研究的热点。其中,"肌间静脉"与"肌肉静脉"这两个解剖概念存在意思模糊不清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肌间静脉"这一概念的使用已经导致一定的分歧。因此,呼吁学界统一使用"小腿肌肉静脉"或"小腿肌肉静脉丛"的概念。

  • 标签: 解剖学 小腿肌肉静脉 小腿肌肉静脉丛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应用Onyx-18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DAVF。术后即刻栓塞效果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DAVF均达完全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一过性反射性心动过缓2例(包括1例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其余12例患者无术中不良反应。1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12例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仅1例患者的DAVF于术后14 d复发,再次经岩下窦入路手术达到完全栓塞,其余11例无复发;其余3例患者仅行临床随访,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症状,但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静脉入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8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患者测定门静脉压力梯度及其对普萘洛尔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术后第3天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基线压力平均为(15.1±11.2)mmHg。对普萘洛尔有反应者15例,剂量增至100 mg/d仍无反应者13例。患者对普萘洛尔的降压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并存在量效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应用Onyx-18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DAVF。术后即刻栓塞效果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DAVF均达完全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一过性反射性心动过缓2例(包括1例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其余12例患者无术中不良反应。1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12例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仅1例患者的DAVF于术后14 d复发,再次经岩下窦入路手术达到完全栓塞,其余11例无复发;其余3例患者仅行临床随访,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症状,但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静脉入路
  • 作者: 张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云南 昆明650200
  • 简介:目的:研究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21年12月人体损伤鉴定中不同种类型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MRI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评估诊断效果。结果:MRI+MSCT诊断检查准确率95(95.00%)明显高于MRI诊断85(85.00%),P<0.05;MRI+MSCT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MRI+MSCT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隐匿性骨折诊断,诊断、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MRI;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度;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隐匿性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纵向对照研究。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初次就诊(初诊)且未经任何相应近视矫正治疗的儿童60例12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64只眼,女性28例56只眼;年龄4~6岁。初诊时及初诊后3、6、9、12个月受检眼均行视力、医学验光、角膜地形图、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受检儿童根据视力、等效球镜度(SE)、AL、角膜曲率(CC)情况分为隐匿性近视组、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60只眼。采用频域OCT的加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黄斑中心6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由2条放射线将其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共计9个区域。对比观察隐匿性近视组、对照组受检眼AL、CC、SE、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以及各相关因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两组受检眼SE、AL、CC以及黄斑区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不同测量时间点组内采用最小显著差法t检验;相同测量时间点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初诊及初诊后不同时间,隐匿性近视组受检眼SE (F=783.710)、AL (F= 742.192)以及黄斑中心凹(F=330.292 )、外环下方和颞侧(F=158.250、108.295)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受检眼SE (F=1 793.976)、AL (F=457.362)以及黄斑中心凹(F=31.029 )、外环下方和颞侧(F=7.405、77.245)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眼均随初诊后时间延长,SE逐渐增加,AL逐渐变长,黄斑中心凹、外环下方和颞侧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对相同测量时间点组间存在差异的数据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诊后3、6、9、12个月,隐匿性近视组、对照组受检眼SE (t=-4.801、-11.532、-16.276、-17.145)、AL (t=24.203、26.353、27.057、25.552)、CC (t=-23.362、-25.382、-25.890、-24.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后6、9、12个月,隐匿性近视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t=-2.596、-2.542、-2.941 )、外环颞侧(t=-2.285、-2.610、-2.506)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隐匿性近视组、对照组儿童SE、AL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前者较后者增加迅速;黄斑中心凹、外环下方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均变薄,且前者较后者变薄迅速。

  • 标签: 儿童 近视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 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和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对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和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和CT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和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的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OP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的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 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和浆膜侵犯的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orrmann 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在菏泽市立医院行肝切除的31例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9~73岁。术后均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例患者中死亡27例(87.1%),术后复发转移25例(80.6%)。31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8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非R0切除是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RR=3.295,95%CI:1.215~8.940)、总体生存(RR=2.816,95%CI:1.006~7.887)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低分化(RR=3.120,95%CI:1.193~8.160)也是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R0切除的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较差,肝癌组织低分化的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较差。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破裂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成人起病、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疾病,占所有成人发病糖尿病患者的2%~12%。目前国际上对LADA患者的诊断与管理尚存争议。2020年8月国际专家组发布了共识,即《国际专家组共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管理》。共识中总结了LADA的特征、回顾评估了目前的治疗方案,重点提出了LADA的治疗策略与管理路径,并推荐根据C肽水平将LADA患者进行分类管理。笔者就该共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LADA共识管理 解读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病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中的难题,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并影响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我们利用患者中心静脉病变侧废用静脉建立对侧移植血管动静脉瘘,2周后移植血管动静脉瘘成功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不仅解决了患者静脉高压及后续血管通路难题,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血管资源。

  • 标签: 肾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动静脉瘘 移植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转流方式的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的肺移植受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开展的ECMO辅助下肺移植手术220例(V-A转流147例,V-V转流7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者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状况的差异。结果V-A组供者性别为女性的比例、手术时间、输血量和尿量均高于V-V组(P<0.05),但ECMO转流时间低于V-V组(P<0.001)。两组之间术后再开胸、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输血量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转流时间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短期存活率独立相关,转流时间12.0~23.9 h、24.0~47.9 h和≥48 h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 d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7.48 (95%CI:2.61~21.49)、12.30(95%CI:4.54~33.33)和16.02(95%CI:5.25~48.84)倍,术后短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2.21(95%CI:1.00~4.86)、2.73(95%CI:1.34~5.56)和6.63(95%CI:3.23~13.59)倍。结论V-A和V-V转流方式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短期存活率无影响,但转流时间对受者短期生存状况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肺移植 体外膜氧合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静脉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进行静脉输液并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比较分析静脉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了解程度。结果本组患者53.93%有过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条索样改变,66.67%没有听过外周静脉炎,72.55%认为有必要了解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79.41%愿意了解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结论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知晓程度较低,发生静脉炎之后不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治疗;大部分患者认为有了解外周静脉炎相关知识的必要性,提示医护人员需加强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利于减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知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球囊闭塞肝静脉造影,观察不同剂量造影剂对肝内静脉-静脉侧支分流(HVVC)检出率的影响,评价HVVC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131例患者,按造影剂剂量分为低剂量组(5 ml)和高剂量组(10 ml)碘对比剂对同一患者进行3支肝静脉造影,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HVPG与PPG的一致性。结果经肝右静脉测量发现门静脉压力(PVP)与肝静脉楔压(WHVP)之间呈正相关(r=0.241,P=0.001),肝中、肝左静脉测量的PVP与WHVP之间则无相关性(均P>0.05)。注射10 ml碘对比剂发现更多的肝内静脉-静脉侧支分流。存在HVVC患者的PPG均值显著高于HVPG均值,HVPG与PPG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无HVVC患者的HVPG与PPG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肝静脉测压应首选肝右静脉;应用10 ml碘对比剂可以更好地发现HVVC;HVVC可能影响HVPG与PPG的一致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静脉 门静脉压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隐匿的丙戊酸钠与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致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急剧升高的案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类型相互作用发生的3种模式与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例患者因不明原因抽搐入院后予丙戊酸钠对症治疗,2 d后INR急剧升高至4.67,最初怀疑为某种药物不良反应,经反复排查与分析,推断为丙戊酸钠与患者体内残存的华法林(入院前服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通过蛋白结合位点竞争在短期内置换出大量游离华法林,使其血药浓度快速增高,从而导致INR异常变化。老年患者多药治疗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病例提醒医生在开具药物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并适当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助于判断相互作用,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 标签: 丙戊酸 华法林 药物相互作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
  • 简介:摘要三次医疗卫生革命的兴起和四次医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均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极大改善了人类健康状况,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暴露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仍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本文拟述群医学与价值医疗,为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裂痕以及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路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群医学 价值医疗 医疗卫生革命 医防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动脉支为血管蒂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髂浅浅支蒂腹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2 cm×7 cm,旋髂动脉支与指动脉吻合2例,与鼻烟窝桡动脉分支吻合4例,与掌背动脉吻合5例,与桡动脉掌支吻合1例,与桡动脉主干端侧吻合3例;15例均吻合旋髂静脉,其中9例另外吻合旋髂动脉支1条伴行静脉。结果1例吻合掌背动脉的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存活;其余14例皮瓣顺利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柔软,稍臃肿,感觉恢复至S2,无溃疡,腹部供区留线性瘢痕。结论利用旋髂动脉支蒂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较常规腹部皮瓣的供区损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浅支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与静脉导管的夹角(angle between sagittal part of left portal vein and ductus venosus,AsLPVDV)及静脉导管直径(diameter of ductus venous,DDV)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需要UVC的80例新生儿。根据UVC结果分为成功组(脐导管一次或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n=76)与失败组(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4);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送管一次性通过静脉导管,n=43)和非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或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37)。UVC前床旁超声测量AsLPVDV、DDV,置管受阻者应用实时超声监测下按压腹部、右侧卧位引导置管。观察UVC成功率和比较不同组间AsLPVDV、DDV的差异。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sLPVDV和DDV预测UVC一次性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0例新生儿UVC成功率为95%(76/80),其中一次性成功率为53.8%(43/80)。UVC成功组AsLPVDV和DDV均大于失败组[(142.2±8.3)°与(133.6±3.2)°、(3.0±0.4)与(1.8±0.4)mm,t值分别为6.284和2.064,P值均<0.05],一次性成功组的AsLPVDV和DDV均大于非一次性成功组[(147.5±6.2)°与(135.2±4.7)°、(3.1±0.3)与(2.8±0.6)mm,t值分别为9.956和2.939,P值均<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AsLPVDV和DDV评估UVC一次性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95%CI:0.869~0.983)和0.811(95%CI:0.708~0.890),最佳界值分别为140.4°和2.9 mm,灵敏度分别为93.0%和90.7%,特异度分别为91.9%和64.9%。结论UVC成功与AsLPVDV和DDV有关。AsLPVDV对预测UVC一次性成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导管 门静脉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和CT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三柱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78例,均给予MRI和CT检查,并予以三柱分型。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CT及联合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率。结果MRI检查诊断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54例,CT检查诊出52例,MRI联合CT诊出56例。MRI单独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CT诊断骨折的准确率高于MRI及CT单一检测(P<0.05)。MRI诊断骨折累及关节面的敏感度(98.22%)高于CT(95.77%),特异度(88.32%)低于CT(9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准确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RI进行三柱分型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诊断基于三柱分型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一致率高于CT诊断,但对累及关节面骨折其诊断存在高估风险,对临床诊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胫骨平台 隐匿性骨折 影像诊断 三柱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