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与否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结核病多发于贫困地区,人口总体营养水平低下;结核病患者普遍伴有营养不良,不利于结核病的治疗。通过营养治疗,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增强免疫力,优化肠道微生态,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本文探讨了营养治疗对结核病治疗的支持作用。
简介:摘要肠外营养是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和(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能量需求的各类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可以体现在理念(补充性肠外营养)、配方(优化营养素组成)、制剂(工业化的多腔袋)等3个方面。补充性肠外营养的核心是在肠内营养基础上的肠外营养,既维护肠屏障功能,又能较快达到目标喂养量,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优化营养素组成,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代谢调理,维护器官功能。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符合"全合一"的理念,使用方便,可减少处方和配置差错,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适合病情稳定和短期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8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乳果糖/甘露醇(L/M)、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胃镜介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EN)与全肠外营养支持(TPN)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部战区空军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胃镜介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康复质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14 d,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淀粉酶、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36.67%,11/30),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经胃镜介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水平,提高康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营养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1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和抗骨质疏松常规治疗,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水平、第2~4腰椎侧位骨密度,血钙、血磷水平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钙水平为(2.50±0.27)mmol/L,第2~4腰椎侧位骨密度为(0.59±0.07)g/cm2,高于干预前[(1.91±0.20)mmol/L、(0.56±0.09)g/cm2]和对照组[(1.99±0.26)mmol/L、(0.54±0.11)g/cm2],P均<0.05;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FMA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可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有效增加患者血钙水平和骨密度,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膳食状况和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采用透析客观营养评价法(OSND)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患者评估情况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营养膳食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OSND评价结果,150例患者中,营养正常者72例(48.00%),营养不良者78例(52.00%),其中轻度营养不良者27例(18.00%),中度营养不良者35例(23.33%),重度营养不良患者16例(10.67%)。根据患者营养评估结果,72例营养正常患者纳入营养正常组,78例营养不良患者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血清尿素(Urea)水平[(19.84±3.06)kg/m2、(33.48±5.61)g/L、(85.39±19.06)g/L、(32.69±6.80)mmol/L]均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患者[(22.61±3.79)kg/m2、(38.25±4.78)g/L、(99.53±17.8)g/L、(36.14±5.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2、5.582、4.681、-3.511,均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1 094.81±219.03)μmol/L、(421.93±210.09)pg/mL]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患者[(871.04±157.63)μmol/L、(318.84±207.5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54、3.020,均P<0.05)。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营养不良组患者高龄、透析时长、伴发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度、蛋白能量摄入情况与营养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5.883、9.423、17.910、26.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长、营养知识知晓度低、蛋白能量摄入不足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0.796、7.818、8.154、5.044,均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且年龄、透析时长、营养知识知晓度低、蛋白能量摄入不足均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当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10 d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肠内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积极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试验组予以积极营养支持,对比两组住院期间体格发育状况、智能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及血生化营养指标。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的增长速率分别为(0.90±0.31)cm/周、(16.07±4.29)g·kg-1·d-1、(0.88±0.30)cm/周,均高于对照组(0.74±0.22)cm/周、(11.68±3.68)g·kg-1·d-1、(0.61±0.26)cm/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PDI、MDI分别为(108.17±11.37)分、(107.85±12.00)分,均高于对照组(94.76±12.33)分、(95.57±11.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4 d、7 d及14 d时,试验组肠内能量比、总能量、氨基酸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日,两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14 d、出院日,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积极营养支持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并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血生化营养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普外科鼻饲营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4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梯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耐受情况、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不耐受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专业护理、健康指导、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普外科鼻饲患者胃肠不耐受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营养支持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91例SAP患者住院资料,统计所有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共计49例(53.85%)存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单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血液透析、血清白蛋白、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镇静药、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多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结论SAP患者受患者和医疗的内在与外在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并针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
简介:摘要2019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再次发布了肝病临床营养指南,历时2年余进行更新和补充,统一了肠内和肠外营养推荐意见,首次提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合并骨病、肝硬化合并肥胖、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和营养相关肝损伤等方面的推荐意见,对指导肝病患者营养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重新归类整理推荐意见,增进理解,提高实用性。
简介:摘要营养治疗是结核病治疗的基础,是结核病自然病程中必不可少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核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机体代谢和能量消耗等方面有其特点,合理的营养供给不仅是一种支持手段,也是影响疾病进程和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为推动中国结核病营养治疗的普及和规范,更好地发挥营养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促进相关科研工作开展,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重症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结核病和营养学专家,根据我国目前结核病营养治疗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结合美国、欧洲及我国最新的肠内肠外营养指南,制定了"结核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使结核病患者得到规范、持久的营养治疗,提高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最终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