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论文就鲁迅思想、艺术的现实的可能进行探讨。对新时期以来围绕鲁迅的争论作综合评论。从现实和历史的比较对照中,对于鲁迅关于文艺的现代化、民族化、人的主体性、科学主义、现代和自由主义等方面的论述作了梳理和阐释。

  • 标签: 现实可能性 人的主体性 科学主义 现代性 自由主义
  • 简介:超越构成了人的生命本质,也是哲学存在的理由。马克思哲学作为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学说,正是确立了超越维度,才使得其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立场获得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的二重生存境遇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思想建树的“问题域”。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既是一种现实的、革命的运动,又是一种指向人的理想与价值层面的形而上关怀,因而是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确切表达。人的超越维度一旦确立,就会具有稳定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关切,并进而在人们的实践中彰显出超越现实的恒久力量。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超越性 人的二重性 实践
  • 简介:批判是批判思维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特征,邓小平的思维具有典型的批判,是典型的批判思维,是强意识和建设的批判思维。本文通过研究邓小平批判思维的批判,通过对邓小平及其理论的批判特征的探讨,揭示邓小平思维的批判本质,进一步领略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真正内涵。

  • 标签: 邓小平 思维 批判性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的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必要。党的先进,既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政治目标的先进,也表现在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所以,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有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党的先进性 文化内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国工人阶级 党的指导思想
  • 简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理论谱系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理论气质和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生态危机理论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诊断',基于资本逻辑反生态的批判分析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基于生态理性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不仅彰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现代批判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资本逻辑
  • 简介:马克思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 标签: 阶级性 超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 纯文学
  • 简介: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为的,而后者则是自在的。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社会发展的自为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是说,社会发展的自为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量”的差别

  • 标签: 自为性 自在 差别性 事实 自然界 本质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的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的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的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进行了开创探索。周恩来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开创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绿化、水土治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和实践深刻体现了我国国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对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恩来 生态文明 理论 实践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纯洁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的纯洁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中国梦和群众路线虽在内涵及本质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却又密切相关,两者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调动群众和密切党群关系,承认和发挥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实干与务实的要求,理想与实现路径等关系上都存在着高度契合。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需要致力于中国梦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梦 群众路线 契合性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主观能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见解,现将其中几个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主观能动和意识能动在研究和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所谓主观能动(也称自觉能动),就是人们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的活动。有的同志提出,为了正确理解主观能动的科学含义,应当把主观能动和意识能动严格地区分开来。他们认为,这两者是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严格区别的范畴,它们各自的含

  • 标签: 自觉能动性 物质力量 主观能动作用 马恩 创造型 积极型
  • 简介:本文讨论马克思和本雅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和现代的理论,并试图引进一条研究中国城市现代及上海近代史的新路径。论文首先比较马克思和本雅明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空间发展模式的理论观点。本雅明把现代看做是灾难的和破碎不全的,并提出要"赎回"被历史遗弃的物质文化来作为批判动力。本雅明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为一种"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一个不断回归原始的野蛮和破坏的历史。本文提出运用本雅明的以上理论来研究上海近代史(晚清时期),主要是重构一个城市空间和物质文化的主观认知图景。该图景体现了一个"混合型"的现代,包含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殖民等不同因素。上海的殖民型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旧式村镇型的自然有机空间布局,生产出新的破碎而又流动的空间。这便是一个上海"新自然"(newnature)的历史,其中"自然循环"的旧传统被"赎回"来批判以发展为基调的现代性意识形态。

  • 标签: 上海近代史 城市空间 “混合型”的现代性
  • 简介: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①这是对党的先进最集中、最科学的揭示。按照“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要求以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先进作用为基础。

  • 标签: 共产党员 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三个代表 基层党组织
  • 简介:住宅的“二重”是指它双重的起源、二维的存在与本质、双重的功能和作用等.住宅的“二重”是由人的活动的“二重”即筑与居所决定的.从这种“二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类自由的真谛,这就是:自由是在人的身体满足基础之上的精神追求,是精神所具有的特性;自由不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的占有而是看护;自由不是一种理想的、纯然的状态,它总是与不自由、限制、束缚等相互交叉地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住宅 自由
  • 简介:一、本质主体与形式主体。政治合法在语言学意义上由两个固定词汇,即政治与合法组合而成。尽管政治合法本身的内涵大致稳定,但仅就语言学角度而言,政治合法却仍然分别具有本质主体和形式主体两种对立的主体关系。

  • 标签: 政治合法性 政治主体 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
  • 简介:文艺理论中关于文艺的审美属性、艺术美的存在形态、美感的效果与价值等的阐述存在着诸多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文学艺术与审美、美的遭遇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美本来是一个公认的具有正面价值的概念,却在20世纪遭到各方面质疑。文学艺术拒斥美,消费文化使美堕落为商品,日常生活审美化使美进一步贬值,自律美的观念受到批判,美之美学被宣告终结。在这个背景下思考和研究文学艺术的超越,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形式美学的观点上,仰赖于审美感性和形式,而应该加强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的结合,更多地呼吁审美中的理性,从而规约和保证审美感性的价值。

  • 标签: 文艺的审美性 “反审美” 审美化 美的回归 审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