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参与本次研究,将其中6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将剩余66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63/66)以及80.30%(53/66),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TG、FIB以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相比于对照观,TG、FIB以及hs-CRP水平明显较优,即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切实改善患者症状,促使血液TG、FIB以及hs-CRP水平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孤独症儿童发展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8~12月,对医院门诊被诊断为孤独症的302名儿童家长进行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调查,同时收集儿童Gesell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测量数据。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长之间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儿童发展能力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303;t=-0.312,P=0.756)。不同年龄组父亲之间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25,P=0.244;F=1.127,P=0.345);而在不同年龄组母亲中,<30岁组、30~34岁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明显优于35~39岁组(F=3.374,P=0.019;LSD两两比较:P=0.010,P=0.006)。父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和大学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4.346,P=0.008;LSD两两比较:P=0.020,P=0.001)和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965,P=0.012;LSD两两比较:P=0.020,P=0.002)明显优于高中/职专组。母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2.812,P=0.040;LSD两两比较:P=0.008,P=0.023,P=0.009)、儿童语言养育行为(F=3.769,P=0.011;LSD两两比较:P=0.010,P=0.025,P=0.001)、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654,P=0.013;LSD两两比较:P=0.005,P=0.015,P=0.002)均明显优于大学组、高中/职专组、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社交养育行为[(40.72±6.80)分]、语言养育行为[(27.20±5.22)分]、社交+语言养育行为[(67.92±11.10)分]与儿童精细动作[(61.75±16.41)分](r=0.193,P=0.001;r=0.153,P=0.009;r=0.190,P=0.001)、认知[(68.28±16.83)分](r=0.231,P=0.000;r=0.186,P=0.001;r=0.229,P=0.000)、语言[(53.01±18.55)分](r=0.262,P=0.000;r=0.305,P=0.000;r=0.304,P=0.000)、社交自理[(61.44±17.85)分](r=0.264,P=0.000;r=0.238,P=0.000;r=0.274,P=0.000)呈正相关,家长语言养育行为、社交+语言养育行为与儿童社会生活能力[(8.65±0.89)分]呈正相关(r=0.142,P=0.046;r=0.140,P=0.049)。家长社交养育行为、语言养育行为、社交+语言养育行为与ABC量表得分[(50.53±21.39)分](r=-0.089,P=0.336;r=-0.115,P=0.215;r=-0.107,P=0.250)、克氏量表得分[(13.96±4.54)分](r=-0.050,P=0.490;r=-0.059,P=0.411;r=-0.058,P=0.421)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其年龄及文化程度均有一定关系,且与儿童发展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明显相关,但与儿童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警模型联合血液灌流(HP)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先导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12月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课题组前期自行创建的AKI早期预警模型,将AKI发生风险>30%定义为AKI高风险,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灶寻找与处理、抗菌药物使用和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HP治疗,每日2.5 h,连续3 d。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及血肌酐(SCr)等基线资料;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及入ICU 24 h和72 h检测血白细胞介素-6(IL-6)、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同时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最终共49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分析,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61.2%(30/49)〕;其中30例患者AKI发生风险>30%(为观察组),其余19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P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SCr基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μmol/L:112.2±34.4比93.4±13.0,P<0.05)。入ICU时,两组患者IL-6、LPS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入ICU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入ICU 24 h时,两组患者IL-6、LPS和PCT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2 h时,观察组IL-6较对照组明显下降(ng/L:90.9±38.1比119.1±41.9,P<0.05),但两组LPS及PCT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9.77±2.76比12.47±3.8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21.1%,P>0.05)。4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AKI早期预警模型联合HP治疗脓毒症患者,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临床实际工作中都是安全的,均有可操作性,且缩短了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但未能有效清除炎性介质,也不能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所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1-8月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多导睡眠图(PSG)睡眠结构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动眼睡眠相(REM)、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二阶段(N2%)和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三阶段(N3%)分别为(419.87±42.63)min、(83.69±13.39)%、(25.27±3.26)%、(53.75±11.36)%、(16.27±2.25)%,对照组分别为(388.74±40.39)min、(76.38±13.17)%、(23.16±2.68)%、(51.62±12.27)%、(14.36±2.2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2.13、-2.22、-2.26、-3.31,P=0.005、0.037、0.030、0.027、0.002);观察组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非快动眼睡眠相第一阶段(N1%)和PSQI总评分分别为(24.16±7.82)min、(23.18±6.95)min、(1.76±0.28)次、(9.74±2.12)%、(9.17±1.56)分,对照组分别为(28.35±7.74)min、(28.36±7.21)min、(2.25±0.79)次、(11.12±1.17)%、(10.26±1.4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2.83、3.20、3.12、2.83,P=0.041、0.006、0.002、0.003、0.038)。结论rTMS联合音乐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且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4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为标准分组42例参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42例研究组术后全面护理干预,对照2组护理效果。结果展开不同护理干预后,42例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5.24%(40/42),比参照组76.19%(32/42)高,(P<0.05);术后24hVAS评分(2.65±0.55)分、72h评分(2.01±0.36)分,均低于参照组的(3.75±0.68)分、(2.96±0.48)分,(P<0.05)。结论对行腹部手术患术后展开全面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比常规护理更有效,可在提升护理满意率的基础上,减轻术后疼痛感,可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结肠癌手术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满意22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4.29%;对照组满意16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80.00%;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03±3.19)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12±5.35)d;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将全科护理意识应用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时间范围在2021年8月份--2022年8月份,于院中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12例患者为范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全科组落实全科护理意识的应用,常规组落实基础护理的应用。将两组患者护理数据加以分析。结果:全科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全科组工作责任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工作效率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实施全科护理意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施行心理分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究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了时间范围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之间,进入我院治疗的顽固性呃逆患者之中的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病例分成两组,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饮食积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饮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饮食积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饮食积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于我院相关分组病例的观察,不难发现中医针灸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症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并不影响病患在其他疾病上的医治,具有比较高的泛用性,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