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节段的加速退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
  • 简介:椎间盘退所导致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定、椎间盘源性腰痛、骨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类固醇注射封闭、理疗和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进展,随着人类对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更深入的认识和组织工程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用细胞移植的生物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成为可能,人们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希望可以用于临床,以修复重建退的椎间盘,给椎间盘退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笔者就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细胞移植 移植修复 脊柱退变性疾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简介:摘要腰椎融合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在临床上能够对于腰椎疾病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目前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在腰椎间盘疾病方面以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但在实际的使用了腰椎融合术完成后,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其中邻近节段的退就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文章讨论了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的临床研究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是导致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椎间盘退一般表现为迁延不愈,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椎间盘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创伤、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代谢障碍等与椎间盘退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的进程,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学疗法理论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的进程,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残存细胞增殖分裂、干细胞移植、细胞支架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都为椎间盘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椎间盘退的干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以及组织工程和细胞支架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生物疗法 炎症 细胞骨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骶角与椎间盘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腰椎病患86例,常规卧位、站立位腰椎正侧位拍片,并进行腰椎间盘磁共振检查,测量腰骶角度,并通过磁共振对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影像学、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与病患组腰骶角度与腰椎间盘退症状及体征存在正相关联系。结论腰骶角的大小与椎间盘退变性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腰骶角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治疗对于退颈椎间盘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5只4月龄的新西兰兔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5组,采用如文中所述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颈椎间盘中的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提升,钙化层的厚度明显增加。基因治疗对于TNF-α、IL-1β含量的提升和钙化厚度的增加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TGF-β1能够使退颈椎间盘内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含量降低,从而弱化它们对于软骨终板细胞的杀伤,达到防止软骨终板出现硬化、钙化、增厚的情况,有效缓解颈椎间盘退,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基因 退变颈椎间盘 家兔 实验
  • 简介:目的明确RANKL对软骨的直接作用,为颞下颌关节软骨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ATDC5细胞实验,明确RANKL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体外培养牛软骨片,明确RANKL对软骨组织的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ADAMTS5、MMP13、RANK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Col2a1、Col10a、RANK、RANKL、MMP13、ADAMTS5的表达,Alcian蓝和SafraninO染色及Mankin评分分析软骨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软骨分化过程中,RANKL和RANK的表达随时间增多(P〈0.05)。外源性RANKL刺激可使软骨细胞的RANK上调。相对于对照组,RANKL刺激后的ATDC5细胞中与软骨退变相关的蛋白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软骨标志因子II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培养牛软骨片发现,外源性RANKL刺激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结构紊乱,蛋白多糖丢失(P〈0.05)。结论软骨细胞可分泌RANKL和RANK。RANKL可诱导ADAMTS5表达增高,直接诱导软骨细胞退。因此,可以RANKL为干预靶点,作为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软骨退的新途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吸收 软骨退变 RANKL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临床上引起颈腰痛、颈椎及腰椎神经根病变及颈椎脊髓病变最常见的原因。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医疗支出巨大,同时也不能从根本延缓椎间盘退的发生。如何早期抑制椎间盘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脊索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类髓核组成细胞,其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成人髓核组织中脊索细胞的减少和消失可能与椎间盘退的发生有关。本文将就当前脊索细胞的特征以及其在椎间盘退方面的相关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脊索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2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观察到了邻近节段退。全部15例退患者均采取返修手术处理,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减少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研究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8例,良5例,可2例。X线片显示结果全部患者的X线均显示其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再次行手术治疗4个月后回到医院复查并取出固定材料,随访时间为2年,平均半年电话随访一次。全部患者术后检查椎间均未发现滑移或成角,腰椎序列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好,且未发现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退可由多重因素引起,主要好发于融合节段的上方,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必要时再次采取手术治疗依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临床观察
  •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无论是手术方案还是非手术方案,均不能减缓或逆转椎间盘退的进程,远期疗效不满意。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运用细胞疗法修复退的椎间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目的:综述细胞疗法,特别是干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检索的时间设置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检索的英文主题词为"stemcell;intervertebraldiskdegeneration。"筛选出内容与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相关的文献,着重选取最新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结果与结论:初检获得文献205篇,最终甄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干细胞与载体的结合物被注射进退的椎间盘,从而发挥修复退椎间盘的作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被认为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是,相关的临床研究却少之又少,其临床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 标签: 椎间盘 组织疗法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融合术后出现临近节段退患者的病历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结论腰椎融合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同时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腰椎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术后邻近节段退的情况,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临近节段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临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临床研究 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射频在治疗髌骨软骨退中价值。方法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和内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制造16只山羊髌骨软骨退的动物模型。3个月后对右髌骨退的软骨进行双极射频成形手术,左膝为对照侧,两侧同时进行恢复髌股关节对合的手术。观察双极射频对退变软骨的即刻效应和后期效应。结果造模方法可以造成山羊髌股关节倾斜,3个月后发生以髌骨内侧面OuterbridgeⅠ级和Ⅱ级为主的病变。即刻观察发现射频处理后的软骨表面光整,小的裂隙被融合。浅层的少量软骨细胞死亡,深层细胞受到的影响比较小。3个月后发现治疗侧髌骨软骨表面仍光滑,改良Mankin’8软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侧(8.50±2.51)分,对照组(11.00±4.15)分(t=2.57,P〈0.05),治疗侧软骨损伤比对照侧轻。流式细胞学检测发现治疗侧软骨细胞死亡率(18.69±7.26)%,和对照侧(25.66±1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结论一个能级的双极射频不会对软骨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软骨成形术是治疗髌骨软骨退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双极射频 髌骨软骨软化症 治疗 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是衰老过程的自然进展。其具有多种机制,包括遗传、机械及暴露等,最终均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环境失去平衡,倾向于向分解代谢发展。细胞疗法的开发已在许多疾病领域迅速增加,可有效治疗椎间盘退,是再生医学的重中之重。文章回顾了细胞移植在椎间盘退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疗法的机制,并对移植细胞来源、椎间盘内微环境对移植细胞的影响及细胞载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细胞疗法 细胞移植 椎间盘退变 再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接受了螺旋CT扫描。采用美国Markoni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层距3姗,层厚3mm,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全部行k,k、k/s。节段扫描。每个节段扫描34层。患者仰卧,腿屈曲。均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结果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理想。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CT诊断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收集医院的临床资料,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的基本情况,包括邻近节段退的概念、预防、发生率、影响因素等。结果邻近节段退的概念包括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发生率最低为百分之八,最高可达百分之百,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发生率为百分之十二左右。邻近节段退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基本情况等个体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融合节段长短、椎间隙过度撑开、融合术式、矢状面平衡、内固定使用等手术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邻近节段退的预防上应积极从术中减少融合节段、应用非融合技术、维持矢状面平衡等方面入手。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很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通过应用非融合技术能显著减少邻近节段退的发生。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研究现状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由于骨的结构破坏,可引发脊柱退行性,使椎体高度丢失应力改变及使人体成骨、破骨细胞代谢紊乱,发生脊柱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但由骨质疏松症引起脊柱小关节退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原因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认为骨质疏松对脊柱小关节退与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影响,及发生椎体内微骨折,改变椎体高度及软骨下骨血供应微环境,增加小关节应力,减少其血供营养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小关节 退变 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