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手术治疗时,联合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点式剥脱术的效果,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展开对比实验,共选择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选自2023年4月——2024年4月,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奇数的为对照组,在该组中使用联合治疗方式,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传统剥脱术,偶数的则为实验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IL-6、TNF-α水平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于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更小,下床活动时间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好,效果更佳,数据均与对照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剥脱术的治疗措施,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呈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多潘立酮治疗的效果,并评价其对IL-6水平影响。方法随机将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我院120例BRG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应用多潘立酮)、观察组(60例,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多潘立酮),对比两组疗效及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恶心、腹痛、腹胀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的反流总时间(14.57±3.65)min、最长反流时间(113.72±35.29)min较短,反流次数(40.48±12.55)次/d及反流时间>5min次数(6.08±1.17)次较少(P<0.05);经对IL-6水平展开组间对照,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照明显缩短(P<0.05)。结论临床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BRG患者症状改善的效果颇佳,同时可降低其IL-6水平,预后恢复良好。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简称PCT)和白介素6(简称IL-6)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方法,选取2021-2022年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49例,同期到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6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PCT、IL-6的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感染性疾病组患者PCT水平(10±2.08 ng/mL)、IL-6水平(137.82±24.03 pg/mL)与正常对照组患者PCT水平(0.27±0.09 ng/mL)、IL-6水平(11.01±2.09 pg/mL)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CT截断值选取为0.1915ng/mL时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为 88.6%,特异度为 75% , IL-6截断值选取为6.55pg/mL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 72.1%, PCT、IL-6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910,PCT、IL-6联合诊断感染性疾病下面积为0.914,联合诊断能提高感染性疾病检出率。 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PCT和IL-6水平叫正常健康人群明显上升,可以通过检测PCT和IL-6有效筛查感染性疾病,联合诊断能提高感染性疾病检出率,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良好辅助诊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3.05-2024.05为研究时间,参研对象为肾结石患者(n=66),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划分组别,即对照组(33例,PCNL)和研究组(33例,FURL),收集治疗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恢复快、伤害小,同时炎症水平低(P<0.05)。结论:FURL在肾结石治疗中优势显著,相对于PCNL而言碎石效果理想,能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白介素-2(IL-2)、与白介素-10(IL-10)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诊疗与临床预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8例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将研究对象划分至对照组(14例,ACMP患者)与观察组(14例,DEACMP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应检查以明确病情变化,并抽取血液样本检测IL-2、IL-10。结果:两组患者IL-2、IL-10指标差异明显,观察组入院时IL-10指标浓度高,IL-2低于对照组,且伴随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IL-2、IL-10指标亦与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存在差异性等等(P<0.05)。结论:IL-2、IL-10指标检测利于对ACMP/DEACMP进行甄别,且该指标浓度高低亦反应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评估DEACMP发生及临床预后的有力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2(IL-32)及前白蛋白(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早期诊断和评估患者预后价值分析。方法择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44例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各22例;另选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NT-ProBNP、IL-18、IL-32及PA水平,分析NT-ProBNP、IL-18、IL-32及PA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NT-ProBNP、IL-18、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IL-18、IL-3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P<0.05),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IL-18、IL-32、PA对诊断AMI伴肺部感染均有较高的准确度(P<0.05),其中PA联合IL-18、IL-32对AMI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结论NT-ProBNP、IL-18、IL-32在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PA呈现低表达,其中IL-18、TL-32可作为肺部感染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与PA联合可作为早期AMI并肺部感染的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效果及对IL-6、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干扰素-γ( IFN-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 ,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 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2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性。方法:研究就诊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的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再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0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组间比较IL-6、TNF-α、hs-CRP水平,分析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比为P<0.05。结论:IL-6、TNF-α、hs-CRP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和LAA、SAA的发病机制关系较大。
简介:摘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挑战。软土具有压缩性大、强度低、水分含量高等特性,给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诸多问题。采用有效的软土处理技术对保证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路基软土处理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其效果评估,通过分析现有的处理技术,对比其优缺点,提出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案,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 要:随着威孚金宁VP系统产品大量上市,作为关键的动力系统组件,其试机线束的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故障率和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威孚金宁VP系统试机线束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线束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最后对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展望。
简介:摘要: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影像、口腔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所涉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面对医用物理学内容多、理论学时少的困境,基于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采用了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程理念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反馈推广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指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与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期末成绩优秀率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呼吸以及心率更低,而SaO2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PaO2以及pH更高,而PaCO2更低,P<0.05。与参照组对比,实验组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