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手术切除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标本/活检病例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7~75岁(平均约56岁)。1例患者属于T2期,5例患者属于T4期,CT及MRI示鼻腔鼻窦占位伴骨质破坏。镜下观察:肿瘤境界不清,基底样细胞型4例,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高核质比,细胞质稀少,呈巢状或片状分布于间质中;横纹肌样细胞型2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6/6 INI1完全缺失,6/6弥漫强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6/6均不表达S-100蛋白,6/6 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阴性,4/6部分表达p63,1/5部分表达突触素,1/5部分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范围30%~70%。5例患者随访1~26个月,其中1例因广泛转移死亡,1例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1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失访。结论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组织形态主要为基底样细胞型和横纹肌样细胞型,细胞核INI1完全缺失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银花液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金银花液雾化吸入,每天1次;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评分、纤毛传输速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鼻塞评分[(0.82±0.10)分]、黏性或脓性鼻涕评分[(1.88±0.25)分]、嗅觉障碍评分[(1.12±0.15)分]、头面痛评分[(0.40±0.06)分]和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2.03±0.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26)分、(2.93±0.37)分、(1.73±0.25)分、(0.62±0.09)分、(4.07±0.47)分],纤毛传输速率[(4.71±0.56)mm/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94±0.51)mm/min](t=9.156、15.056、13.397、13.023、9.156、15.056,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χ2=4.493,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并发鼻出血,观察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银花液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眼眶侵犯程度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患者放疗后的临床预后,为今后对该疾病的放疗策略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9年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伴有眼眶侵犯的鼻腔鼻窦ACC患者62例资料,比较不同眼眶侵犯程度患者放疗后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分析)及视力保存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37例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25例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放疗后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率及视力保存程度与放疗方式(3D-CRT及IMRT)、放疗顺序(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无关(均P > 0.05),与肿瘤本身的Iannetti分级有关(P < 0.05)。放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的临床预后优于其他综合治疗模式(均P < 0.05)。结论在实施精确放疗的前提下,不同程度眼眶侵犯的鼻腔鼻窦ACC患者均得到较好的预后,放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视力损伤程度最小,有利于提高患者疗后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4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治的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中位年龄38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侵犯部位、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 Rank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行肿瘤活检术后放弃治疗,其他46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包括31例鼻内镜切除术和15例鼻外入路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39例诊断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其中Ⅰ级24例,Ⅱ级15例),6例诊断为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诊断为黏液软骨肉瘤。在术后平均56.1个月(17~156个月)的随访时间中,5例患者失访(包含活检术后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23例患者出现复发(54.8%,23/42),复发患者中9例行二次手术;5例死亡,37例生存,其中无瘤生存者25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7%和34.3%。肿瘤侵犯颅底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089~5.825,P=0.031)。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首要治疗方式。其病理亚型最常见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完全切除病变后长期预后良好,无法控制的局部疾病并侵犯相邻的关键结构是导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经鼻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鼻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简介:摘要:目的:在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鼻腔冲洗,探究其在临床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二零二二年一月至二零二三年六月的84名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鼻腔冲洗,为药物组(42例)和冲洗组(42例)。结果:冲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Lund-Kennedy内镜评分在干预后分别为(1.62±0.27)分、(2.01±0.16)分,与药物组相比效果更佳,临床评分差异显著(P<0.05);冲洗组患者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缓解情况,与药物组相比时间更短,时间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实施鼻腔冲洗能够显著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其临床效果和预后质量,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儿童鼻窦炎应用鼻窦负压置换联合鼻腔冲洗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7月的120例儿童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60例;对照组采用鼻腔冲洗加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鼻窦负压置换联合鼻腔冲洗;将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以96.66%显示,与对照组评估结果85.00%进行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2)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3)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治疗后患者嗅觉功能评分较高,鼻腔气道阻力较低(P<0.05)。结论:应用鼻窦负压置换联合鼻腔冲洗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在今后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对该方案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LEC)的CT和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鼻腔鼻窦LE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8(45±9)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测量MRI动态增强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收集同期18例ONB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校正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LEC和ONB患者间各参数差异。结果6例LEC肿瘤起源于鼻腔筛窦区,1例起源于鼻眶区,其中位于左侧6例,双侧1例。7例LEC均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3例伴骨质硬化;病变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出现不同程度局部浸润。病变形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及沿黏膜蔓延两种形式,其中条状息肉样肿块3例,球形肿块3例,沿鼻腔及鼻甲蔓延增厚1例。6例LEC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最大强化指数(CImax)为1.51±0.46,流出率(WR)为14.26%±6.2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台型4例、流出型2例,达峰时间(Tpeak)为(40.09±4.59)s,呈迅速达峰表现。6例LEC患者行DWI检查,ADC值为(0.80±0.14)×10-3 mm2/s。LEC与ONB之间比较WR、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873,P=0.020;t=3.255,P=0.025)。结论LE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鼻腔鼻窦LEC常规影像学表现、功能MRI参数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有助于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D5及Livin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54例SNSCC,30例鼻息肉(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粘膜(正常组)中PDCD5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CD5蛋白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而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PDCD5蛋白的失活和Livin蛋白的诱导可能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CD5蛋白有望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高渗盐水局部冲洗对鼻窦炎各种症状的改善,缓解病人痛苦,对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诊断明确的急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3%高渗盐水250mL冲洗,每天一次,持续1周;对照组无盐水冲洗其余治疗方式相同,在治疗过程的第3天和第7天,分别比较两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急性鼻窦炎患者使用3%高渗盐水冲洗,对粘膜水肿症状可有效减轻,促进鼻窦引流,抑制细菌生长,并能提高粘膜上皮电渗透性,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