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移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其中以肾细胞居多。鼻腔鼻窦转移的临床表现与鼻原发性肿瘤的症状相似,有鼻出血、鼻塞或面部疼痛等。本文报道了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患者的诊疗经过,供同道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SD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的SDSC 16例,并以头颈部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99例作为观察对照,包括鼻腔鼻窦的低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腺癌5例,未分化4例,睾丸核蛋白(NUT)5例,神经内分泌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横纹肌肉瘤10例,NK/T细胞淋巴瘤10例,黑色素瘤10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5例,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20例。分析16例SDS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8/18、CK5/6、p63、p40、INI1、NUT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CD56),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结果16例SDSC患者占本时间段鼻腔鼻窦全部恶性肿瘤的1.3%(16/1 218),全部恶性上皮性肿瘤的2.4%(16/657)。镜下缺乏明确的鳞状及腺样分化,常可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DSC瘤细胞CKpan、CK8/18均阳性,INI1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共有11例SDSC进行了FISH检测,均可见INI1基因缺失。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7个月,有1例于诊断后半年死于肿瘤相关疾病,余病例均带瘤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为47个月。结论SDSC需与鼻腔鼻窦分化差的多种肿瘤相鉴别。无明确分化的镜下形态,特征性的基底样及横纹肌样细胞、非特异性空泡、透亮或空泡状的细胞核、明显的核仁及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I1阴性以及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等为其病理改变特点,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临床预后尚不明确。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式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鼻窦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银花液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咽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鼻咽放疗后鼻窦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金银花液雾化吸入,每天1次;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评分、纤毛传输速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鼻塞评分[(0.82±0.10)分]、黏性或脓性鼻涕评分[(1.88±0.25)分]、嗅觉障碍评分[(1.12±0.15)分]、头面痛评分[(0.40±0.06)分]和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2.03±0.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26)分、(2.93±0.37)分、(1.73±0.25)分、(0.62±0.09)分、(4.07±0.47)分],纤毛传输速率[(4.71±0.56)mm/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94±0.51)mm/min](t=9.156、15.056、13.397、13.023、9.156、15.056,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χ2=4.493,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并发鼻出血,观察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银花液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咽放疗后鼻窦炎的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鼻咽癌 金银花 鼻腔冲洗 鼻窦炎 放射疗法 雾化吸入 内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159K7.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取2009—201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SNSCC手术患者的组织和旁非组织标本65例,通过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P11-159K7.2在SNSCC组织及旁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运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方法敲减RPMI-2650细胞(SNSCC细胞系)RP11-159K7.2的表达。体外实验分别用细胞增殖试剂盒8(CCK-8)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观察下调RP11-159K7.2后,SN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体内实验观察RP11-159K7.2下调后,SNSCC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改变。机制研究运用蛋白质芯片方法,筛选RP11-159K7.2可能结合的蛋白质,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RNA免疫共沉淀技术鉴定RP11-159K7.2结合的蛋白质。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P11-159K7.2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旁组织,与T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²值分别为4.697、4.235和10.753,P值均<0.05)。RP11-159K7.2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RP11-159K7.2低表达患者(P=0.013 7)。RP11-159K7.2下调后,SN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SNSCC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RP11-159K7.2可能结合的蛋白质有31种,其可直接与核因子-κB(NF-κB)蛋白结合,对SN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依赖NF-κB。结论RP11-159K7.2在SNSCC中表达增高,有望成为SNSCC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其在SNSCC中的作用机制与结合和调控NF-κB蛋白有关。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鼻腔 鼻窦 RP11-159K7.2 预后 核因子-κB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腔冲洗在急、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慢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鼻腔冲洗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未应用鼻腔冲洗治疗而用常规西药治疗)与实验组(32例:鼻腔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鼻腔冲洗 慢性鼻窦炎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外科收治的6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切开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随访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15%(5/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71%(12/31),P<0.05。随访1、2年,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访2年各项得分高于随访1年(P<0.05)。观察组随访1年和2年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91%、78.79%高于对照组的70.97%、54.84%(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

  • 标签: 鼻窦 肿瘤 微创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9例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6~59岁。分析患者既往就诊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资料、病理学结果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病程1~19年不等,均出现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相关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2例患者出现周围组织浸润,2例合并对侧鼻腔侵犯,1例合并颅内侵犯。5例患者行内镜下单侧肿瘤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双侧肿瘤切除术,余2例分别行经眶单侧筛前、筛后动脉结扎+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联合经额开颅肿瘤切除术。1例患者半年后复发且出现颅内侵犯,余患者术后恢复可,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诊断需综合评估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低磷血症 肿瘤性骨软化症 耳鼻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对术后鼻腔填塞物选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0(32.2±4.0)岁。50例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行FESS治疗,术后予以鼻腔填塞止血。根据鼻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凡士林填塞组和明胶海绵填塞组,每组25例。分别于手术前24 h和术后48 h行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效果评价(以填塞期间出血<5 mL为填塞止血满意)。对影响明胶海绵填塞效果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绘制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效果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最佳截断值预测明胶海绵填塞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病变侧别、术前各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止血满意率凡士林组100%(25/25)、明胶海绵组92%(2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5, P>0.05)。两组患者术后填塞期总出血量及术后流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明胶海绵组术后鼻塞、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VAS评分均低于凡士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4、4.861、5.207, P值均<0.05)。明胶海绵组患者术前鼻窦CT总评分以及筛窦CT总评分[(8.2±3.1)分、(3.1±1.9)分]均较凡士林组分值[(15.0±4.4)分、(6.5±1.4)分]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3、7.171, 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鼻窦CT总分[比值比(OR)=1.366(95% CI 1.004~1.860)]及筛窦CT总分[OR=2.155(95% CI 1.155~4.021)]是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两者对于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均具有高度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91、0.92,P值均<0.05)。当鼻窦CT总分<9.5分时,约登指数为0.80,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6.0%;当筛窦总分<4.5分时,约登指数为0.68,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92.0%。结论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对于FESS术后鼻腔填塞物种类的恰当选择具有一定意义;鼻窦CT Lund-Mackay总分及筛窦CT总分较低时,选择明胶海绵进行术腔填塞,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鼻窦炎 鼻窦CT评分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鼻腔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SMM)的MRI表现,并提出T1WI和T2WI信号分型方法,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63例SMM的MRI表现,并根据肿瘤最大层面内T1WI和T2WI不同信号面积所占比例分为Ⅰ~Ⅳ型。T1WI信号分型标准:Ⅰ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高信号,等信号区域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高信号,低信号面积≥50%。T2WI信号分型:Ⅰ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低信号,等信号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低信号,高信号面积≥50%。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结果SMM T1WI信号分型:Ⅰ型27例(42.9%,27/63)、Ⅱ型25例(39.7%,25/63)、Ⅲ型4例(6.3%,4/63)、Ⅳ型7例(11.1%,7/63);T2WI信号表现:Ⅰ型29例(46.0%,29/63)、Ⅱ型28例(44.4%,28/63)、Ⅲ型2例(3.3%,2/63)、Ⅳ型4例(6.3%,4/63)。其中T1WI和T2WI均为Ⅰ型的16例。结论MRI信号分型能区分典型和不典型SMM,典型SMM T1WI和T2WI均表现为Ⅰ型信号,容易诊断,但所占比例不到1/2;对不典型SMM,肿瘤T1WI上如有高信号或T2WI上有低信号,都应考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

  • 标签: 鼻窦肿瘤 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护理,随后比较效果。方法:选择该时段内我院6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冲洗组采用鼻腔冲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冲洗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率为83.33%(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冲洗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经比较,二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创面,减少并发症效果较好。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冲洗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和68.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8.0%、92%、94.0%、9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0.9%,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细菌检出率为13.6%(3/22)。各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4.6%(229/242)、84.7%(205/242)和81.4%(197/242);二代头孢(头孢呋辛)中等敏感,药物敏感率为74.0%(179/242),青霉素的敏感性低,药物敏感率为39.7%(96/242),厌氧菌(12株)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药物敏感率为91.7%(11/12)。结论细菌感染是引起CRS的重要因素,亦可能是引发鼻息肉的病因之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至正常。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致正常。CRS是否伴有鼻息肉对细菌的生长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分布无重要影响。

  • 标签: 鼻窦炎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应用。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的48例患儿。分为两组,区别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其中一般组中的总体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结果: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鼻腔灌洗 慢性鼻窦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经典鼻内镜手术,给予观察组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并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使用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NHG12在鼻腔鼻窦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旁组织lncRNA SNHG12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分析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Ki-67阳性率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腔鼻窦肿瘤组织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2.56±0.26)明显高于旁组织(0.9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2,P<0.05)。鼻腔鼻窦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75.29±8.20)%]明显高于旁组织[(20.4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5)。Ⅰ~Ⅱ期鼻腔鼻窦肿瘤患者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2.11±0.31)低于Ⅲ~Ⅳ期患者(3.0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P<0.05)。中高分化鼻腔鼻窦肿瘤患者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1.97±0.29)低于低分化患者(3.2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9,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2.95±0.2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2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1,P<0.05)。lncRNA SNHG12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35.21%)低于低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190,P<0.05)。鼻腔鼻窦肿瘤组织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lncRNA SNHG12在鼻腔鼻窦肿瘤中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肿瘤增殖明显相关。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鼻腔鼻窦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治疗累及鼻颅底区域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传统组,每组49例。内镜组给予鼻镜联合柯-陆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治愈出院,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性肿瘤患者。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分别为(30.5±6.7)min、(64.7±14.6)ml、(6.4±2.7)d,均少于传统组的(48.7±10.5)min、(108.4±23.8)ml、(9.8±3.6)d,P均<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复发率为2.04%(1/49),均低于传统组的22.45%(11/49)、14.29%(7/49),P均<0.05。结论在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治疗中,鼻镜治疗相对于传统开鼻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鼻腔 鼻窦 鼻镜 良性肿瘤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 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 标签: 鼻窦肿瘤 腺癌 诊断, 鉴别 预后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伴腺样囊性特征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患者为女性,85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加重1 d入院,鼻内窥镜显示“左侧下鼻甲前段呈血管瘤样外观,右侧未见异常”;CT检查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强阳性,HPV16/18 m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对嗅觉功能恢复及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我院于2018.6~2019.6收治入院的80例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鼻内镜鼻窦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对照组(n=40)及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的联合组(n=40)。对比所有患者嗅觉功能及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结果:联合组的Ⅰ级(50.0%)及Ⅱ级(45.0%)嗅觉功能均高于对照组的Ⅰ级(35.5%)及Ⅱ级(30.0%)嗅觉功能,而Ⅲ级(5.0%)低于对照组(35.0%),P<0.05。术前两组患者糖精清除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时间较短,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恢复嗅觉,增强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 标签: 嗅觉功能 鼻内镜鼻窦手术 纤毛清除功能 肥厚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对患者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则是在参照组的手术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鼻腔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LK、LM、嗅觉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结论:在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使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鼻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鼻息肉 鼻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