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中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相关的关键预后基因。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纳入377例结直肠癌患者,筛选MSI-H和错配修复稳定(MSS)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阈值为错误发现率<0.05且倍数差异>2),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错误发现率<0.05)。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R>0.4且P<0.05),并筛选枢纽基因。通过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关键预后基因(P<0.05),采用单细胞测序分析验证关键基因表达及与MSI-H的关系。不同患者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共筛选出558个MSI-H相关基因,811个MSS相关基因。富集分析显示MSI-H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及免疫应答。通过网络分析及Cox回归,鉴定出3个MSI-H显著相关的预后关键基因,即GJB5、TNNT1和KRT16。其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转移性患者中对总生存期的风险比分别为1.4(P<0.05),1.5(P<0.01)和1.7(P<0.01)。在单细胞测序数据中,同样发现GJB5、TNNT1和KRT16在肿瘤细胞和MSI-H患者细胞中高表达。结论GJB5、TNNT1、KRT16为MSI-H结直肠癌患者高表达的显著不良预后关键基因。
简介:【摘要】: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且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1] ,有学者研究认为,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所以对其发病及预后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研究,逐渐地揭示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其中错配修复基因( mismatch repair, MMR)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为此,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hMSH2、 hMSH6和 h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这四种蛋白对结直肠癌的影响及意义。
简介:目的利用错配杂交和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一种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基因组DNA经过亚硫酸氢钠修饰,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都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发生变化.设计特异的PCR引物(不合CpG位点),同时扩增含有CpG位点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目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用两条分别与甲基化及非甲基化CpG位点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与扩增产物杂交,化学发光检测,通过两条探针的杂交信号强度之比确定样品DNA中MGMT甲基化的程度.结果检测混合样品中MGM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结果完全相符,并可用于肿瘤组织样品的MGMT甲基化定量检测.结论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法是一种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的MGMT基因甲基化的定量检测方法.
简介:利用2003-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效率低下的中西部地区倾向于通过更高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弥补效率低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金融错配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科研投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降低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使企业之间承担相对公平的资金成本,最终使中东西部地区均衡快速发展。
简介:构造出高校教育专业方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错配度模型,测算出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12个学科就业岗位的错配程度及变化趋势,以此反映中国人才市场就业供需错配情况。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历史学、法学和医学错配度最低,仅有5%左右;其次为经济学、农学、文学、艺术学和哲学,错配度在10%左右;错配度最高的是工学和管理学,数值为30%。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高校教育专业与就业岗位错配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7.39%,表明中国高校教育专业设置和市场均衡需求矛盾不断扩大。从状态稳定性来看,理学、医学、文学和管理学变化较稳定,但经济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变化幅度较大,易受市场冲击影响。
简介:背景和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的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的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在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中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进行2期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一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和20周的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的客观反应率和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和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和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和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的结果和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和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的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基因和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错配修复(MMR)系统是DNA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和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从而保证DNA的准确性和细胞的正常生长。错配修复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异常,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错配修复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结直肠癌中分析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具有MMR检测结果的、术前未经新辅助治疗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3 428例,复读MMR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判读有问题的病例重新染色、评估,并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分析MMR表达与MSI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3 428例结直肠癌中,28例(0.8%)因当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佳进行重新染色,119例(3.5%)的复诊MMR结果与原判断不一致,主要集中在PMS2和MLH1。最终,261例(7.6%)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以MLH1、PMS2联合缺失(43.3%,113/261)为主。(2)在当初诊断时进行MSI检测的14例中,MSI与MMR结果一致的有13例;在29例进行二代测序的dMMR病例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与dMMR的一致率为93.1%(27/29)。其中,MSI与MMR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为MSH6或PMS2单独缺失。(3)21例结直肠癌呈MLH1或MSH2单独阴性,而PMS2或MSH6呈少部分或部分(弱)阳性。其中能进行MSI检测的19例中,16例为MSI-H,2例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1例为微卫星稳定。(4)与错配修复完整(pMMR)的病例相比,dMMR组女性、<50岁、具有肿瘤家族史、早期患者更多见,肿瘤更好发于右半结肠,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见(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R蛋白表达是一种比较有效、方便的方法,但是操作流程及结果评估需要标准化,对于特殊病例需要进行MSI检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repair,MMR)蛋白(MSH2、MSH6、MLH1和PMS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6至2017年间90例连续的结直肠癌中MSH2、MSH6、MLH1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90例结直肠癌有11(12.2%)例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SH2、MSH6、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1%(1/90)、1.1%(1/90)、8.9%(8/90)、11.1%(10/90)。其中8例MLH1-/PMS2-,1例MSH2-/MSH6-,2例PMS2-。结论MMR蛋白缺失表达多发于右半结肠(P=0.04),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化高低相关(P=0.03)。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已成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案,从晚期疾病的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甚至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在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结直肠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探索也是未曾中断。本文重点评述近年来MSS或pMMR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小部分患者中,呈现了较好的病理应答;新辅助放化疗前或放化疗后引入免疫治疗,或者在放疗期间同步免疫治疗,显示了较标准放化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后序贯双免疫联合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新辅助治疗的研究均在开展进行中。但目前多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仍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及长期的随访,来证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S或pMMR结直肠癌中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原发灶及配对转移灶错配修复(MMR)状态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mCRC且可获得配对样本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表达,确定配对样本MMR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原发灶MMR状态分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组和错配修复完整(pMMR)组,根据配对样本MMR状态分为异质性组和非异质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84例原发灶样本中,9例[10.7%(9/84)]呈dMMR,75例[89.3%(75/84)]呈pMMR,dMMR组较pMMR组肿瘤更多位于右半结肠[88.9%(8/9)比42.7%(32/75),χ2=7.168,P<0.05]、原发肿瘤直径更大(7.00 cm比4.00 cm,Z=2.555,P<0.01)、分化程度更差[66.7%(6/9)比21.3%(16/75),χ2=8.543,P<0.01];84例配对样本中,2例[2.4%(2/84)]呈单个MMR蛋白差异表达,10例[11.9%(10/84)]呈MMR状态异质性,包括4例[4.8%(4/84)]原发灶dMMR、转移灶pMMR,6例[7.1%(6/84)]原发灶pMMR、转移灶dMMR,统计学分析显示,与非异质性组比较,异质性组具有较大原发肿瘤直径(5.75 cm比4.50 cm,Z=1.988,P<0.05)和较差分化程度[70.0%(7/10)比20.3%(15/74),χ2=11.271,P<0.01]。结论10.7%的mCRC配对样本MMR状态表现出异质性,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多点、多部位取样,综合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MMR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