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中重度颅脑外伤后发生外伤性脑梗死( PTCI)时的预警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6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基础疾病、入院时血压、颅脑损伤部位、拉斯哥评分( GCS)与入院 6小时内的 D-二聚体检查等相关因素。结果 316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出现 PTCI 36例,发生率 11.4%( 36/316)。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为患者的年龄、既往基础疾病与颅脑损伤的部位与程度均为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 D-二聚体异常能提示发生脑梗死可能。结论 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脑挫裂伤或颅脑损伤严重有脑疝者均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D-二聚体升高对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更有早期预警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40例(2014年5月—2016年10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于脑外伤31~60天内接受高压氧治疗)和研究组各20例(于脑外伤3~30天内接受高压氧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和ADL(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GCS、ADL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风险事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78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临床风险事故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 2015年 9月至 2016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运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运用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下恢复效果差异。结果:在恢复良好率上,观察组为 75%,对照组为 5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呼吸异常、心电图异常、呕吐、头痛、意识障碍与颅内压显著降低等情况上,两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治疗不良问题,提升恢复效果,降低病残率与致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总结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急救和心理护理。方法将144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人采纳正常护理和相应的临床急救和心理护理,对照组72人只采纳相应的正常护理。结果在观察组72例病人中,住院时刻平均为2-4个月,治好64例,占88.9%;好转6例,占8.3%;逝世2例,占2.8%;对照组72例病人中,治好53例,占73.6%,好转8例,11.1%,逝世11例,15.3%。讨论颅脑外伤病人在承受及时的认识、瞳孔、生命体征、呼吸道等临床急救,并加强对焦虑惊恐、郁闷心理、忧虑预后欠安等心理活动的心理护理,对抢救颅脑外伤病人,降低逝世率具有严重的临床含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临床手术方式在治疗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治疗经验,为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 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选的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依照临床手术方式的不同,将 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30例)和观察组( 30例),对照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施治过程中,运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 30例患者中, 10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良好, 11例为中毒残疾, 5例为重度残疾, 3例患者为植物状态, 1例患者发生死亡,总有效率为 70.0%。而观察组 30例患者中,有 18例患者( GOS)评分为预后良好, 8例患者出现中度残疾, 3例患者为重度残疾, 1例患者出现植物状态,未发生死亡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