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李慧 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急诊科20094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2月—2022年2月内,接收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分析,通过抽签法分组模式,50例对照组基础急救,50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比对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98.00%高于对照组7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可提升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重度颅脑外伤;效果分析

前言

颅脑外伤作为一种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病症,因病情具有复杂性,且变化较快,多伴随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1]。因此积极合理的急救护理,可提升存活率,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可缩短救治时间。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对上述内容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共计收治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以抽签法分组操作原则,均分患者进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0—64岁,均值(41.36±0.64)岁;对照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均值(40.75±0.25)岁。通过基线信息评定,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入院阶段开展急救对策,以静脉通道的开放,吸痰处理,吸氧干预等来稳定呼吸道状态,实时测定生命体征。

观察组:①呼吸道通畅,抢救的核心内容在于呼吸道通畅的保持,正常情况下,如脑部细胞缺氧时间在6分钟以上,则将导致不可逆的损伤性,同时因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发生反射状态消失的表现,则无法通过自主排除呼吸道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等导致的窒息。在这一阶段需要将纯氧吸入,头部往一侧偏后,进行气管插管处理,抽出分泌物;②如进行收缩压测定,<60mmHg以下,或没有触碰到桡动脉搏动记录,这一阶段需要立刻开通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早期休克发生;③转送:和院内急诊科开展沟通,从而帮助急诊科以及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在护送阶段细致记录患者的瞳孔表现,意识状态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检查静脉通道后保持在畅通状态。

1.3 观察指标

评定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恢复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数据,经SPSS21.0软件完成处理,以满足正态分布下,计量结果经(均数±标准差)处理,T检验操作;计数资料以%的形式完成检验,经卡方处理,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表1:观察组存活率较比对照组高,P<0.05。

1:两组总有效率比对(n=50%

组别

院前死亡

院内死亡

存活率

对照组

4(8.00)

7(14.00)

39(78.00)

观察组

0(0.00)

1(2.00)

49(98.00)

X2

4.1667

4.8913

9.4697

P

0.0412

0.0269

0.0020

2.2 并发症发生率

对五项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并发症占比(n=50%

组别

电解质失衡

中枢性高热

肺部感染

应激性溃疡

脑疝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8.00)

4(8.00)

1(2.00)

2(4.00)

1(2.00)

12(24.00)

观察组

2(4.00)

1(2.00)

1(2.00)

0(0.00)

0(0.00)

4(8.00)

X2






4.7619

P






0.0290

2.3 观察情况

观察组初次就诊时间、医院反应用时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恢复情况(n=50min

组别

初次就诊

医院反应

对照组

11.05±2.96

7.83±6.35

观察组

9.76±2.03

2.21±1.07

T

2.5414

6.1711

P

0.0126

0.0001

3 讨论

在24小时内如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则昏迷时间将>6小时,且伴有一系列脏器受损情况。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因长时间保持深度昏迷或者休克,因此常导致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产生,从而抢救的最佳时期被延误[3]。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联合医师完成抢救处理,对于受伤的主要因素,受伤位置采取对应处理方法,防止各项并发症发生,达到提升存活率目的。

院前急救护理内容通过和护理人员以及医师联合配合,保持呼吸道在稳定状态,通过及时的静脉通道建立,防止脑疝,休克等低氧血症发生,从而达到挽救生命目的[4]。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因病情具有急重性,同时病情相对变化较快,所以护理人员在现场的开展初期阶段,需要缩短更多的时间开展急救处理。在转运的阶段及时和急诊科医生告知后,其余科室做好相应准备,从而减少救治时间。另外,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测定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性。院前急救护理模式,通过在现场快速的评定病情,针对性急救处理,达到挽救生命目的。

综合上述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实施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可提升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李春玲,王爱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8):1324-1325.

[2] 伍燕凤.院前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13):116-119.

[3] 冯静,崔继祯,杨广盈,等.新型转运模式在急性重度颅脑外伤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4):426-429.

[4] 孙冕,邓明尧,林晓伟,等.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经鼻或经口气道插管方式在重度颅脑外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