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压治疗配合学位埋线治疗脑中风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82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采用气压住疗法及穴位埋线治疗,降低张力。结果治疗患者中,病情显著改善27例,改善5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生命质量得到大大提高,病情恢复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学位埋线 脑中风 肌张力增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卒中张力增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药物联合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张力、运动评分。结果观察组上下肢张力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0.83%(34/4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9,P=0.003)。观察组上、下肢痉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58%(43/48)、93.75%(45/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892、12.379,均P<0.05)。观察组上、下肢张力评分分别为(1.1±0.4)分、(0.8±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3)分、(0.5±0.1)分(t=6.928、6.573,均P<0.001)。观察组运动评分为(68.54±26.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8±19.33)分(t=4.442,P<0.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张力增高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卒中 肌张力失调 张力障碍 痉挛 药物疗法 物理疗法 康复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三阴经治疗中风后上肢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三阴经疗法加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结果经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中风后上肢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3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推拿手三阴经治疗中风后上肢张力增高疗效较好,且简便易行,易于患者接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推拿 手三阴经 中风 肌张力增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脑部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例如中枢神经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是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是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它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的同时亦限制了药物从血液向脑内的转运,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何使药物更好地穿透BBB发挥其疗效成为当今治疗脑部疾病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次课题研究是通过观察合谷后溪穴双向透刺治疗脑卒中全手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中风全手张力增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治疗中风-中经络的穴位。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上合谷透刺后溪穴、后溪透刺合谷穴。两组疗程均为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每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级(MAS)观察针刺前后全手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S评分均有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评分降低的要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透刺合谷后溪穴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全手张力增高,提高手指活动能力。

  • 标签: 肌张力增高 脑卒中后遗症 针灸 合谷穴 后溪穴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儿童水疗仪1号”配合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张力增高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儿童水疗仪1号”(黄芪 、当归 、川芎 、鸡血藤 、牛膝 、红花 、赤芍 、伸筋草 、透骨草、络石藤 、木瓜等)水疗治疗配合穴位按摩,每次治疗30 min;对照组18例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张力改善情况。[结果]四肢张力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自拟“儿童水疗仪1号”配合辅助治疗张力增高型脑性瘫痪患儿,能降低张力,提高康复疗效。

  • 标签: 脑性瘫痪 肌张力 中药水疗 穴位按摩
  • 简介:张力障碍(dystonia)为一组临床综合征,系指主动与拮抗间歇性不协调收缩或过度的持续性收缩所引起的肢体重复性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疼痛。其分类可按病因、发病年龄、受累部位等进行划分;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支持治疗,20世纪80年代后期,肉毒杆菌毒素开始用于多种张力障碍的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外科手术尤其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全身性和局限性张力障碍的治疗有效。

  • 标签: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术 药物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 外科手术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巴菟益髓胶囊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服用巴氯芬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巴菟益髓胶囊,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菟益髓胶囊具有温补奇阳、柔筋止痉之效,联合应用巴氯芬片可以明显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张力增高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张力增高 巴菟益髓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平衡促通法对脑卒中后患者步态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9月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张力平衡促通法,对照组用常规康复疗法,均为40min/次,每日一次,一周5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下肢运动总分和平衡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试验组左右步幅差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步速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张力平衡促通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增强他们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肌张力平衡促通法 脑卒中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针刺结合常康复治疗组(实验组)与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协调收缩率变化,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前、,嘱患者膝关节静态屈曲45°最大等长收缩检测并记录股直和股二头的表面电信号,计算股直协同收缩率。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屈曲时,治疗前,两组间的股直协同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933>0.05);治疗实验组股直协同收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9<0.05)。治疗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协调收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张力

  • 标签: 针刺 肌张力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其张力的影响。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8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治疗3个月,两组MAS≤2级发生率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张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近年来脑卒中痉挛的治疗研究现状。方法从现代临床康复医学、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脑卒中痉挛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方法。结果现代临床康复医学治疗对痉挛有确切疗效,中医疗法亦有一定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卒中痉挛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肌痉挛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基金项目本课题获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PWZxkq2011-01)资助。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ZR1431800)资助。摘要本文基于国际功能分类(ICF)框架,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中医康复策略,以整体观念为背景,在偏瘫痉挛障碍学原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思维,对针灸、推拿、包括传统功法等中医外治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分析脑卒中所致张力改变治疗的传统康复思维。

  • 标签: 传统康复 脑卒中偏瘫 肌张力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进行综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现张力增高的影响因素诸多,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同时还应针对各项影响因素多加重视并进行积极处理,从而降低张力增高发生率。旨在提高患儿术后康复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体外循环术 肌张力增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三级康复干预”影响张力的规律加以明确。方法以随机方式将脑卒中偏瘫(发病3周内)患者80例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评定其入组时和病程1、3、6月时的张力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张力变化“治疗组”Ashworth0级张力改良者在病程1月时升高到≥1级者分别占比69.2和90.5%;随后逐步向0级转归,到6月,先前数据分别降至38.4和42.9%;“对照组”则持续增加。②肢体功能“治疗组”Brunnstrom分级一直处于上升阶段(P<0.05);“对照组”则在病程1个月后基本无上升(P>0.05),且3、6月时“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级康复干预能够在早期有效地“诱发”软瘫肌肉张力,而将之持续进行则可有效促使张力正常化,并对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所促进。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三级康复干预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障碍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针对患者病情不同进行诊断及药物治疗。特发性张力障碍大多缓慢进展,通常起病后5~8年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并被迫卧床不起,往往于此后数年内死于肺炎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张力障碍症状长期稳定,较少进展,属特发性张力障碍不全型。流行性张力障碍预后良好,一般在常规治疗2~3天内完全治愈,无复发。

  • 标签: 肌张力障碍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点按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高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有张力增高脑卒中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1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点按肩髎、臂臑、曲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张力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点按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高张力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张力

  • 标签: 穴位,康复训练,脑卒中,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