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本次课题研究是通过观察合谷后溪穴双向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治疗中风-中经络的穴位。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上合谷透刺后溪穴、后溪透刺合谷穴。两组疗程均为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每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级(MAS)观察针刺前后全手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S评分均有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评分降低的要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透刺合谷后溪穴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全手肌张力增高,提高手指活动能力。
关键词:肌张力增高;脑卒中后遗症;针灸;合谷穴;后溪穴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80%【1】。其病机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从而引起的肢体瘫痪,肌肉痉挛。脑卒中后遗症的痉挛期是一个必然存在的时期,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约出现在起病之后的2~3周,痉挛状态通常要持续3个月左右,但有些患者由于对痉挛状态的不了解不重视导致了未及时进行治疗及相应的康复,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这种状态使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极大地不良影响。所以帮助脑卒中患者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状态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一大关键。本课题采用针刺合谷配后溪穴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观察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康复三科的患者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梗死后遗症并伴有全手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纳入标准,共收集中风患者100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9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9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性26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为55.29±10.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2.79±1.24月。其中脑梗塞30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49例男性24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为56.43±10.58岁;其中脑梗塞28例;脑出血2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2.80±1.31月。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经头部影响学确诊,符合脑卒中,且伴有全手掌肌张力增高者。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患侧肢体麻木,并且伴有全手掌肌张力增高。
1.2.3肌张力增高
参照《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4】“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制定,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级(MAS)>0级。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肌张力增高的疾病;③运用修改后的Ashworth法对瘫痪侧手部肌张力进行评定,需要患者肌张力在级Ⅰ-Ⅳ;④无精神性疾病,⑤可以配合治疗的患者;患手无外伤手术史、无周围神经损伤;⑥一年内没有使用过镇静类等药物;⑦患者签署之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②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如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心脏疾病、肝肾等疾病;③患手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运动障碍,如手术、外伤、类风湿、骨折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妇。
1.5剔除标准
病例被纳入试验后,出现与本次试验纳入标准不服,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违反了成本次试验的治疗方案,有以上情况的,予以剔除处理。
1.6脱落标准
病例被纳入试验后,由于患者自身出现无法配合完成治疗或出现恶性事件而终止治疗的,予以脱落处理。
2.治疗方法
2.1取穴
2.1.1对照组取穴
参照石学敏教授主编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5】中的中风-中经络为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随症加减: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讽风池、天柱、精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级、曲骨、关元。
2.1.1治疗组取穴
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再加本课题研究的穴位:合谷透刺后溪穴、后溪透刺合谷穴。
2.2操作手法
内关直刺0.1~1寸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直刺1~1.5寸用补法;针刺极泉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直刺0.8~1.2寸、委中直刺1~1.5寸,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合谷透后溪、后溪透合谷进针1.2~1.5寸,行捻转泻法,使患侧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开为度。隔1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周休息2天,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2.3治疗针具
针具采用安迪牌0.25mmX40mm或0.25mmX80mm毫针。
3.疗效评定
每一位纳入的患者均由笔者进行治疗,并给予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做修改的Ashworth康复评定表【6】记录患者手肌张力症状的改善情况。
根据由卫生部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治疗规范》修订的康复评定修改的Ashworth法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将肌张力评定分为0~5级。0级:肌张力没有增高,记为0分;1级:肌张力轻度增高,患侧肢体被动做屈伸运动,在活动范围末时有阻力感或出现突然的关节卡顿或肌肉放松,记为1分;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活动范围前半段出现突然关节卡顿,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半段阻力明显降低,记为2分;3级:肌张力增高较明显,在活动关节时大部分时间阻力都处于较大状态,但患肢依然可以比较轻松地被动屈伸,记为3分;4级: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屈伸较困难,记为4分;5级:处于强直状态,患侧肢体被动屈伸时不可移动,记为5分。
显效:治疗前后患手肌张力有两级以上的改善;有效:治疗前后患手肌张力有1级以上的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患手肌张力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先将两组数值资料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查,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
4.治疗结果
通过数据统计及分析得出表1,表2两组结果。
注:各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分析表2数据,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评分下降要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治疗全手肌张力增高都有临床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法要优于对照组的疗法。
5.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患者也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寻求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阻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全手肌张力增高使得患者手指握固,这类的患者持物费劲,长时间肌张力增高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治疗,会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痉挛状态,甚至是永久性的。
如今治疗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很多,中医的针灸缓解肌张力增高疗效显著,很多学者都有相关的研究及文献发表。肌张力增高应属中医筋痹的范畴。《素问?痹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素问?调经论》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通过内经原文发现内经描述的症状和脑卒中后遗症肌张力增高的症状相吻合,故可将其归结为筋痹的范畴。《难经?二十九难》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认为阴阳失衡,主司人身左右阴阳的阴、阳跷脉一缓一急,不能维持人身平衡,导致肢体一侧痉挛,即肌张力增高。由此可见,该病是由于阴阳失调,经络不通所致。针刺刚好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功效。
后溪、合谷二穴分别位于手掌尺侧和桡侧。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论,合谷后溪相对透刺可以贯穿全手掌经络达到疏通手掌经络的作用可以治疗全手肌张力增高。运用双向透刺的手法可以加强刺激强度,当行针之时可以立刻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的患侧手指可以自主或被动的张开,痉挛状态明显改善。
本研究通过针刺合谷后溪穴双向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全手肌张力增高,运用修改的Ashworth康复评定表证明了此治疗方法疗效理想。操作简便易掌握。在临床中针灸前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针灸的针感和不适后再予以针刺患者大多可配合,针刺结束后患者大多也很满意。
当然,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肌张力增高仍然是医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刺缓解肌张力增高还需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研究与讨论。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7: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7-309.
[5]石学敏.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5-217.
[6]习关莹,邢艳丽.针刺配合康复改善偏瘫痉挛状态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