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为下肢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炎,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静脉炎。方法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实施相关的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穿刺部位和临床观察以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时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注射盐酸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惠尔透明贴予患者的注射部位,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距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用康惠尔透明贴予患者的注射部位能够有效的防止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导管对老年患者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置入PICC的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标准操作程序置入PICC。置管前,在预处理导管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0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在生理盐水20ml溶液中,时间为5min;观察组用地塞米松肝素钠生理盐水20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地塞米松肝素钠生理盐水20ml,时间为5min。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其他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导管组PICC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3%,生理盐水预处理导管组PICC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静脉炎Ⅰ~Ⅳ静脉炎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导管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导管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P>O.05)。结论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PICC导管对PICC所致老年患者静脉炎有预防作用,降到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诱发的静脉炎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静脉输液和静脉留置针的24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6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静脉留置针后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诱发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在患有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新生儿在患有静脉炎的发生率下降及其明显,Ⅱ度静脉炎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地降低因留置针诱发的静脉炎,Ⅱ度静脉炎患者明显降低,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经确诊需进行化疗予PICC置管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均予以如意金黄散外敷处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治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PICC患者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预防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针头,护士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掌握药物的输注速度、浓度及渗透压,避免输注肢体受压,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冲管和封管;治疗时采取冷敷法、微波治疗法、湿热敷法、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法、水胶体粘贴+硫酸镁湿热敷联合治疗静脉炎法。结果经过以上方法的预防,静脉炎发生率大大降低。经过以上方法治疗,54例静脉炎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结论静脉炎是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实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