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静脉注射治疗患者,对其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发生情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参考。结果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的发生率为37.5%,其中,静脉输注药物及剂量、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部位等因素,与静脉发生情况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及输注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留置时间,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发生比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西丁钠引起血栓静脉的危险因素,促进护理人员的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方法通过实际病案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导致血栓静脉的相关因素,提出在用药前评估,用药中防范,用药后观察。结果引起血栓静脉的相关因素有单次用药剂量大,每日用药频率低,联合用药、吸烟等诱因,血管选择和静脉治疗方法不当等。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西丁钠应早期评估,早期干预,减少严重ADR发生。

  • 标签: 头孢西丁钠 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进一步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使用胺碘酮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给予有效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只有3例因穿刺点疼痛提前拔除留置针,1例因药物外渗至局部水肿,但未发生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经过硫酸镁湿热敷后,肿胀得到消除。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所致静脉的发生率很高,由于个体差异,很多静脉不能得到有效预防,为了进一步减少静脉的发生率,通过综合护理,杜绝静脉条索状改变,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胺碘酮 综合性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的原因。静脉留置针致静脉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为下肢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静脉,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静脉。方法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实施相关的护理后,静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的责任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穿刺部位和临床观察以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时防止静脉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措施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静脉是常见的护理并发症,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通过对静脉的原因分析,西医外敷、中医药外敷、敷贴外敷治疗静脉相关文献归纳,了解静脉外敷的研究进展,根据医院自身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更好的防护静脉

  • 标签: 静脉炎 外敷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注射盐酸胺碘酮导致静脉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惠尔透明贴予患者的注射部位,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距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用康惠尔透明贴予患者的注射部位能够有效的防止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导管对老年患者PICC所致机械静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置入PICC的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标准操作程序置入PICC。置管前,在预处理导管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0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在生理盐水20ml溶液中,时间为5min;观察组用地塞米松肝素钠生理盐水20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地塞米松肝素钠生理盐水20ml,时间为5min。比较两组静脉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其他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导管组PICC所致静脉的发生率为3.3%,生理盐水预处理导管组PICC所致静脉的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静脉Ⅰ~Ⅳ静脉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导管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导管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P>O.05)。结论地塞米松肝素钠溶液预处理PICC导管对PICC所致老年患者静脉有预防作用,降到PICC置管后机械静脉发生。

  • 标签: PICC 地塞米松 肝素钠生理盐水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了化疗静脉的概况、危害、定义、主要症状、分型标准、引起化疗静脉的药物、预防化疗静脉药物及国内外防治现状,以便医疗工作者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尽可能地研究出更安全、有效、快速防治化疗静脉的方法。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预防 治疗 症状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诱发的静脉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静脉输液和静脉留置针的24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6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静脉留置针后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诱发静脉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在患有静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新生儿在患有静脉的发生率下降及其明显,Ⅱ度静脉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地降低因留置针诱发的静脉,Ⅱ度静脉患者明显降低,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静脉炎
  • 简介:摘要前列地尔药物在临床作用广泛,但给药过程中容易发生静脉、疼痛等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对于前列地尔导致静脉的预防方法。从剂型的转变、给药方法、外用敷料、护理管理方面作了阐述。为将前列地尔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降低,以能更安全、广泛地使用药物。

  • 标签: 前列地尔 静脉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蔗糖铁致静脉的原因,预防静脉的发生。方法对27例异常子宫出血的贫血病人静脉应用蔗糖铁引起静脉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均在4d~7d痊愈,静脉症状消失。结论对贫血病人静脉应用蔗糖铁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静脉

  • 标签: 蔗糖铁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输液时发生静脉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我院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患者,疾病类型为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腹部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统疾病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1)两组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的发生率。(2)两组对护士护理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6%、3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3±1.8分、84.6±5.2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减少留置针输液时静脉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经确诊需进行化疗予PICC置管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出现静脉均予以如意金黄散外敷处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发生情况和治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PICC患者可有效降低静脉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PICC 早期护理干预 静脉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预防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针头,护士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掌握药物的输注速度、浓度及渗透压,避免输注肢体受压,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冲管和封管;治疗时采取冷敷法、微波治疗法、湿热敷法、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法、水胶体粘贴+硫酸镁湿热敷联合治疗静脉法。结果经过以上方法的预防,静脉发生率大大降低。经过以上方法治疗,54例静脉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结论静脉是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实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急性脊髓又称为急性横贯脊髓,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退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脊髓损害,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病变可累及脊髓的任何阶段,以胸髓最为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脱髓鞘脊髓是急性脊髓中的一种。

  • 标签: 脱髓鞘性脊髓炎 PICC置管术后 静脉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