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无痛技术在肠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无痛切除结直肠息肉的112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56例患者,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护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从而分析采用无痛技术在肠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特殊护理后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结直肠息肉切除过程中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状态,并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
简介: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内镜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现的胃肠间质瘤62例内镜(包括超声胃镜)、临床资料及其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发生部位50例GIST发生在胃,8例发生于食管,4例在空肠;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9例,33例因上腹痛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不明原因贫血6例,不全肠梗阻4例。(2)肿瘤大小及起源肿瘤直径大小为1.5-8cm,经超声胃镜检查示42例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8例起源于粘膜肌层,12例起源于粘膜下层。(3)病理诊断对36例在我院完成手术的大体标本病理显示均为由梭形瘤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二种瘤细胞混合存在于同一瘤体中形成混合细胞型间质瘤。32例手术切除者,22例GIST为梭形细胞瘤,6例为上皮样细胞型,4例为梭形和上皮细胞混合型;24例良性,8例为潜在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22例,CDll7阳性32例。结论胃肠间质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在胃,胃肠镜结合超声内镜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观察CD34、CDll7是确诊胃肠间质瘤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前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胃肠道肿瘤治疗微创治疗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往行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治疗非常棘手。经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及微创外科腹腔镜治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并为外科手术病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定位,尤其年老体弱不适合较大型手术的病人更是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异丙酚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行性。方法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为使用异丙酚麻醉,34例无麻醉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按1.5~2mg/kg给药,静脉推注速度为20~30mg/10s。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完成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检查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期间生命体征波动较明显。结论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简介:摘要为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苦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选择12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无痛组74例,施行无痛苦结肠镜检查,插管前静注芬太尼1.0~1.5μg/kg,随后给予丙泊酚1.5~2μg/kg静注,患者入睡后开始结肠镜检查;观察组52例,常规方法清醒下进行结肠镜检查,监测所有患者检查前、中、后BP、HR、SPO2变化,结肠镜操作时间,检查后15min进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检查成功率及是否愿意接受复查等。结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患者BP均明显升高,无痛组患者检查中SPO2均有下降,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无痛组检查时间明显较观察组短,检查后15min进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明显较观察组低,检查成功率及愿意接受复查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但在检查中一定要备有心肺复苏设备、药品,并由专业麻醉医师操作。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过程的因素。方法根据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2年1~6月体检患者908例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体检患者96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按常规;h-法进行.即每个班次都进行相同内容的教育;实验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分步进行,即护士将肠道准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分3个班次进行宣教,不同班次宣教不同内容。结果2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2.P〉O.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u=15.655,P〈0.01),护士被再次咨询的次数减少(t=3.0902,P〈0.01)。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由对照组的91.5%提高至实验组的97.5%。结论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得到了清晰、个性化的指导,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夜班护士工作的计划性。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胃肠转动时间及检查完成率的影响,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77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8例。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药量为10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动的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小肠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胃排空时间较比对照组短,检查完成率和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有效的提高全小肠检查的完成率和诊断率,缩短胃排空时间,在胶囊内镜检查技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