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应用血管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接收的50例颈动脉狭窄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确诊47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血管超声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效果。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相比,血管超声诊断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00%、95.74%、66.67%。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超声用于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效果突出,诊断准确性、灵敏度较高,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层面与DSA诊断差异较小,可为临床医师诊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下是否存在脑侧支循环不良对于患者的预后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72例,将其中存在脑侧支循环不良的38例列为不良组,脑侧支循环正常的34例列为正常组,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预后情况。结果: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正常组患者的Barthel、肌力表达高于不良组,NIHSS与mRS低于不良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不良组的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支不良可增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患者的预后不佳结果发生,并降低患者的中远期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