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抗心律不齐和抗血栓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中抽选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心律不齐治疗和抗血栓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的复率时间、复律成功率。之后随访1-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记录下治疗前及初次随访时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的复率时间为(44.14±26.83)h,复律成功率为69.35%。随访半年,复发率为16.13%。初次随访时,患者的LVEF、联律周期明显高于治疗前,LA、LV、静息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采用抗心律不齐和抗血栓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稳定心律,降低心率,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现状,为老年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老年房颤患者875例,将其中济南军区总医院的445例房颤患者按年龄分为60~74岁158例,75~80岁118例,81~84岁112例,≥85岁5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房颤分类及用药情况。结果所有阵发性房颤治疗以药物复律为主,占61.4%,所有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占80.1%,抗血栓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主,占77.7%,华法林占14.5%。与60~74岁比较,其他年龄段患者建议服用华法林治疗}匕例明显升高(P〈0.05),与≥80岁比较,75~80岁、81~84岁患者实际服用华法林治疗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使用胺碘酮最多,抗血栓治疗阿司匹林使用普遍,基层医院华法林使用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开展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强化抗血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调我院ACS病人开展分析,以2021年7月以内,2019年7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对所有病人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相关指标数据。结果:采取适当的护理后,病人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是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现已成为治疗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措施,且适用人群也从老年高风险患者逐步扩展到中、低风险及较年轻患者,但其术后缺血性及出血性并发症仍不少见,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该专家共识复习了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国际指南,给出了TAVI术后抗血栓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TAVI术后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缺血及出血并发症。该共识从TAVI术后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机制、缺血及出血风险评估、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抗血栓时程、瓣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强调TAVI术后应综合评估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案的制定应个体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抗血栓药物与促凝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患者100例,促凝药物治疗患者100例,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因素包含:药物种类、年龄段以及给药途径等,致使不良反应出现的抗血栓药物包含:低分子肝素钠药物、低分子肝素钙药物、华法林钠药物、尿激酶药物、阿司匹林药物、前列地尔药物、硫酸氯吡格雷药物、西洛他唑药物、双嘧达莫药物。致使不良反应出现的促凝血药包含:苯酸药物、酚磺乙胺药物、维生素K1181药物、 鱼精蛋白药物。结论:需重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依照患者状况、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药物干预,提升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栓压力袜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12月在我泌尿外科住院的72例膀胱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抗血栓压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情况。术后3~7天对可疑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验组DVT形成0(0.0%)例,对照组DVT形成6(16.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抗血栓压力袜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