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大多数抗癫痫药物不会改变癫痫的病程,基本上是“对症治疗”,即使有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问世,仍有超过30%的患者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进展,是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目标。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实现抗癫痫发作向抗癫痫发生、疾病修正治疗的转变,不仅需要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能够预测癫痫发生或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且需要足够且广泛的受试者群体、严谨的设计方案和前沿的分析方法,使得临床前研究成功向临床转化。毫无疑问,未来以各种神经损伤途径作为靶点来实现癫痫的预防和疾病修正治疗,或可成为治疗及预防癫痫真正有效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癫痫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受癫痫疾病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癫痫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西比灵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妇女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及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癫痫发作的孕妇60例,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发作、服药情况和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结果48例癫痫妇女在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大发作20例,小发作12例,全面发作16例。服用拉莫三嗪的孕妇的胎儿出现畸形为1例,左乙拉西坦胎儿畸形1例,丙戊酸钠胎儿畸形4例,苯妥英钠胎儿畸形2例,卡马西平胎儿畸形2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发作孕妇的胎儿畸形为1例。癫痫妇女妊娠癫痫发作期间服用药物致胎儿畸形发生率为35.7%,未服用药物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5.0%,二者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一般癫痫妇女妊娠期间的癫痫发作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妊娠期间服用抗癫痫药物中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的致畸率相对较低,为临床癫痫妇女癫痫发作的抗癫痫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简介:吡仑帕奈是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拮抗剂,为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临床上用于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强直的12岁以上患者癫痫部分发作的辅助治疗。本文对吡仑帕奈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简介:女性癫痫患者比普通健康女性有更高的生殖内分泌障碍。这些生殖激素的改变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性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不育和停经。生殖内分泌的异常不仅与癫痫发作有关,而且还与抗癫痫药有关。癫痫发作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系统来干扰生殖内分泌系统,而抗癫痫药物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系统,性激素的代谢以及性激素的结合蛋白,致使生殖内分泌异常。女性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有更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雄性激素血症发生率。新型抗癫痫药物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还缺乏广泛研究。传统抗癫痫药会使胎儿出生缺陷增加2~3倍,妊娠期癫痫的控制不良也会增加女性癫痫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目的:测定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患者血清中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监测抗癫痫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为2009年到我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癫痫并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的患者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10~49岁。57份血样中,除42例患者的血样中未检出西药成分外,其余15例患者血清中均检出1~3种西药成分。57例患者中54例病情未得到控制,且2例出现大发作。结论:抗癫痫中药制剂使用时部分存在添加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这3种抗癫痫西药,中西药合用未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情况,贻误治疗时机,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给患者带来较大损害。因此,临床上使用抗癫痫中药制剂时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同时也应加强抗癫痫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