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刘俊

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200)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痫性发作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痫性发作类型。晚发性癫痫组主要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而早发性癫痫组则主要为部分性发作;②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与晚发性癫痫组相比,早发性癫痫组的有效率和无发作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③两组的脑部病变部位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皮质和皮质下卒中患者要警惕痫性发作,并且尽早运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癫痫、脑卒中

癫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为5%-6%左右,其中脑血管病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病因,并且在所有癫痫病因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11%-16%[1]。有文献报道,癫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系统损伤激活免疫系统,增加炎症因子分泌,使局部神经组织出现异常放电有关[2]。因此,本文对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治疗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痫性发作时间分组,其中晚发性癫痫为卒中后>2周发作(n=45),早发性癫痫为卒中后≤2周发作(n=30)。早发性癫痫组年龄32-81岁,平均(58.6±12.5)岁,其中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疾病类型:7例为出血性卒中、23例为缺血性卒中;晚发性癫痫组年龄33-83岁,平均(58.8±12.8)岁,其中20例为女性、28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0为出血性卒中、38例为缺血性卒中。两组的疾病类型、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12例为联合治疗,占15.38%,66例为单药治疗,占84.62%。晚发性癫痫组中,7例联合用药,其中3例为拉莫三嗪联合左乙拉西坦,3例为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1例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41例为单一用药,其中6例为奥卡西平、11例为左乙拉西坦、24例为丙戊酸钠;而晚发性癫痫组中,5例为联合用药,均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25例为单一用药,其中3例为奥卡西平、10例为左乙拉西坦、12例为丙戊酸钠。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痫性发作类型和卒中部位进行观察,并且评价治疗效果:①无发作。随访6个月,没有出现癫痫发作;②有效。发作频率较基线发作情况减少≥50%;③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19.0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脑部病变发生部位

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中,46例为皮质,占58.97%,23例为皮质下,占29.49%,5例为丘脑,占6.41%,4例为其他部位,占5.13%,但是两组的发病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痫性发作类型比较

与晚发性癫痫组相比,早发性癫痫组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所占比例低,且部分性发作所占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早发性癫痫组的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晚发性癫痫组的62.5%(30/48),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有文献报道,早期癫痫发作是因为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使钙泵、钠泵衰竭,细胞内堆积大量的Na+和Ca+,释放大量神经递质,降低细胞膜稳定性,加重去极化,从而导致痫性放电[3]。但是上述因素在卒中恢复期明显改善,依然出现癫痫发作,说明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的生理病理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早发性和晚发性癫痫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62.5%,说明抗癫痫药物无法有效控制部分晚发性癫痫发作,其原因可能与胶质细胞增生异常有关。同时,本次研究发现,在癫痫发作类型中,早发性癫痫主要为部分性发作,尤其是首次发作,而晚发性癫痫则以全面强直阵挛为主,我们认为一些全面性发作者可能为继发部分性发作,其原因主要为:①家属或患者无法正确识别一些部分性发作形式;②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起病急,不能目击其完整发作过程;③一些卒中患者无法对痫性发作进行描述[4-5]。

综上所述,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病部位以皮质及皮质下为主,比较常见的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通过尽早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程海军,吕建宁.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82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4):453-455.

[2]朱荣志,周英,赵勇,殷昊.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3):100-102.

[3]李凤鑫.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抗癫痫药物治疗转归[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557.

[4]林岚,王晓燕,杨淑,唐浩,梅茸.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3):4634-4637.

[5]王驰.56例脑卒中后癫痫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的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8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