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致远(约1250年-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姓名香贯满梨园”,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曲状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 标签: 戏剧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致远 散曲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戏剧人物 《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中国戏曲史 世界文学史 中国人民
  • 简介:“改编”是戏剧艺术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戏剧美学研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川剧界的作者们就常常以“改师”自称,巴蜀戏剧舞台上近年来亦涌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改编佳作。放眼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归根结底,不外有二:其一是直接使用得自生活的素材,对之提炼加工,再按作者意图去组织结构形式,此乃由生活而艺术的直接创作;其二是利用已有作品

  • 标签: “误读” 改编者 形式转换 《红楼梦》 戏剧艺术 前理解
  • 简介: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被推为吴江派领袖,与当时临川派汤显祖并称,形成了“双峰对峙”“双流竞秀”的独特景观。他常与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针对传奇创作中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沈臻提出作曲“合律依腔”和语言“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为规范。

  • 标签: 戏剧人物 传奇创作 《博笑记》 《红蕖记》 戏曲家 吴江派
  • 简介:白朴(约1226年-1316年)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陨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终身未仕。元代杂剧家、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标签: 戏剧人物 元代杂剧 河曲县 文学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舞台服装的产生要比舞台布景的出现早得多。扮演角色就意味着用服饰装扮人物。每个宗教仪式的舞蹈(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地多么原始,都会有宗教舞蹈)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如动物伪装、羽毛头饰、跳舞时戴的面具等。

  • 标签: 戏剧服装 宗教舞蹈 舞台布景 舞台服装 宗教仪式 意味
  • 简介:一、何为形体戏剧①有一种极具特色的演剧流派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引发广泛的瞩目,这就是形体戏剧。毫无疑问,形体戏剧强调演员的身体表现,并以此为主体融合了更为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我们试着为形体戏剧归纳定义,也许这并不是明智和准确的。

  • 标签: 归纳定义 勒考克 阿尔托 雅克 当代舞 美学思想
  • 简介:由孟京辉率领的《等待戈多》剧组一行9人于3月7日至22日在德国进行了访问演出。此行是应柏林世界文化宫邀请,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中国先锋艺术展活动。他们在柏林、新西兰登岛等地进行了演出和观摩。德国举行的这项活动涉及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唐朝”摇

  • 标签: 中国先锋 《等待戈多》 刘震云 日至 莫言 摇滚乐队
  • 简介:江湖上不缺使刀弄枪的草莽,缺的是老张这样的侠之大者。江湖上不缺使刀弄枪的草莽,缺的是老张这样的侠之大者。这幕大戏归扮台至闹易建联是当然的两个

  • 标签: 总决赛 江湖 尤纳斯 组织后卫 李群 广东宏远
  • 简介:ESCADA永不闭幕的精彩演出,她所有的设计充满诗意,戏剧地软化了物质消费这一现实。无论是恒隆,还是ESCADA,她们是一种榜样,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神圣的体验或者说是严肃的游戏吧。

  • 标签: ESCADA 物质消费 法国电影 三度空间 旋律感 特吕弗
  • 简介: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亘古至今,都与大陆文学声气相通,血脉相连。在台湾“回顾两岸50年文学学术研讨会”上,马森的《台湾现代戏剧五十年》,征引1961年出版的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史》等文献,并加以考订,把台湾现代戏剧史追溯到1911年至1945年的大陆影响。论文指出,虽然最初把现代戏剧引入台湾的是日本人,但日本新剧因为文化与语言的差异,对台湾的汉人族群不易深入,

  • 标签: 台湾文学 中国 戏剧 文化差异 民族意识
  • 简介:讨论式戏剧(dramaofdiscussion),或称论辩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剧中人物讨论本身的问题和处境,从而使观众更注意戏的思想而不是戏的激情。这种戏剧形式并没有形成过鲜明的流派,但自从十九世纪末易卜生的剧本中使用了一种新技巧之后,它就一直作为现代戏剧的重要因素存在着。本文将通过讨论式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对其与欧洲现代理性戏剧的直接关系加以论述。

  • 标签: 现代戏剧 现代理性 易卜生 处境 剧本 人物
  • 简介:几年前,我在谈到戏剧研究时,呼吁“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见《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按照这一想法,我与马俊山博士合著了《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果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三个月就印了两次。同时,它还引起了人们对戏剧学的进一步关注。联系中国戏剧的现状,我觉得关于戏剧学的补课,还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中国戏剧》开展了关于“中国戏剧之命运”的讨论,

  • 标签: 戏剧精神 文化定位 戏剧学 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