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Ultimate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0.01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pH2.0)-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05nm,进样量为50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环-(甘氨酰谷氨酰胺)峰、焦谷氨酸峰和环-(甘氨酰酪氨酸)峰与各自相邻色谱峰可以有效分离;环-(甘氨酰谷氨酰胺)、焦谷氨酸、环-(甘氨酰酪氨酸)分别在7.863~52.42μg·mL^-1、5.256-35.04μg·mL^-1、0.9393~6.262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均小于0.2%;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2.0%;环.(甘氨酰谷氨酰胺)、焦谷氨酸和环-(甘氨酰酪氨酸)定量限分别为3.15、14.0和7.5ng,检测限分别为0.95、7.0和2.5n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0%、101.5%和103.3%(n=9),RSD值分别为1.0%、0.9%和0.9%。9批样品环-(甘氨酰谷氨酰胺)的量为383~492mg·L^-1,焦谷氨酸的量为191~315mg·L^-1,环-(甘氨酰酪氨酸)的量为39~49mg·L^-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能有效地反应药品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实施药学干预对于应用效果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对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入儿科并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1000例患儿展开调研,分析常用的两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和19AA-Ⅰ的区别、价格以及使用率情况,同时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应用19AA-Ⅰ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重点,评价对药品使用规范采取药学干预后的整体效果,以适应症处方合格率及氨基酸用量合格率作为疗效指标。结果:应用19AA-Ⅰ的患儿共374例,占比37.4%,在规范19AA-Ⅰ临床应用,采取药学干预方式后发现,适应症处方合格率明显提升(P<0.05),氨基酸用量合格率较干预前差异突出,综合效果可观(P<0.05)。结论:儿科临床在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需严格把控19AA-Ⅰ药品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规范用药相关事项,采取药学干预能够确保合理用药,提升处方合格率和药品资源利用率,为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简介:1例28岁足月孕妇,既往体健,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250mL,开始输注后5min,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恶心等症状。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治疗,5min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至过敏性休克。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mg,2min后心跳骤停。即刻行气管内插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支持、心电监护的同时进入手术室抢救。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意识不清。之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43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逐渐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联合新稀宝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根据脱水情况,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新稀宝片治疗。3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联合新稀宝片能够显著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