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派酮注射液联合利培酮口崩片治疗方案的治疗意义。方法:筛选本院2023.01-2023.12间6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崩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培酮口崩片联合棕榈酸帕利派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4个月后PANSS评分、PSP评分对比P>0.05,治疗5~7个月后研究组PANSS评分、PS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派酮注射液与利培酮口崩片在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将两种药物合理联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利培酮在治疗儿童精神类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单一给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联合给药治疗,连续给药治疗2个月,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NSS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在临床诊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给药治疗能够提高疗效的同时,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简介:目的研究利培酮口腔崩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4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服用1mg利培酮普通片和口腔崩解片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的浓度。结果利培酮的药动学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一房室模型,利培酮的药动学参数AUC0-16分别为(23.65±6.23)和(23.20±5.08)ng.h.L-1,AUC0-∞为(25.01±6.63)和(24.44±5.38)ng.h.L-1,Cmax为(4.99±1.26)和(4.96±1.18)ng.L-1,tmax为(1.29±0.43)和(1.42±0.43)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12)%;9-羟基利培酮的药动学参数AUC0-96分别为(99.35±34.77)和(93.96±27.75)ng.h.L-1,AUC0-∞为(104.87±35.20)和(98.39±27.67)ng.h.L-1,Cmax为(4.12±1.62)和(4.20±1.82)ng.L-1,tmax为(5.36±3.63)和(5.40±3.58)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8)%。结论利培酮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红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这3年内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减少例数。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减少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对红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中,存在红细胞减少的情况,应及时减量或停止药物使用,以及服用补血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培酮单一作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并比对予以患者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于2022年10月—2023年11月遴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做样本分组,对照组(31例)施以利培酮治疗,基于此,实验组(31例)施以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对组间BPRS、PANSS评分、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BPRS(19.72±3.06)分、PANSS评分(53.28±3.96)分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实验组的TG(1.65±0.26)mmol/L、LDL-C(3.25±0.38)mmol/L、TC(4.73±0.27)mmol/L、FBG水平(4.71±0.52)mmol/L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组间HDL-C水平相近(P>0.05)。结论: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配以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较单一疗法更为确切,可改善症状、血脂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与帕利哌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PRS评分、PSP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PRS分、PSP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BPRS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SP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培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帕利培酮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利培酮。
简介: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55,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总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治疗初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或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研究组体重增加、溢乳、月经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利培酮相当,几乎不引起体重增加,以及血清泌乳素和血糖、血脂的变化,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齐拉西酮和利培酮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精神科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后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药物治疗的疗效87.0%与对照组84.8%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0/46)明显低于对照组56.5%(26/4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得到保证,同时降低患者药物应用阶段的不良反应病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72例首次接受利培酮治疗满6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续观察治疗至满24个月,每2个月测1次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G)等。结果52例完成研究。24个月末与6个月时比较,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2hFG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变化值的显著性(P<0.05)相关因素为FPG与2hPG变化值、年龄、基线2hPG正相关,2hPG还与基线2hPG、6个月时FPG变化值正相关,TG与年龄正相关、与活动量负相关,LDL与年龄正相关。结论利培酮长期应用可持续影响糖脂代谢,影响特点与应用早期相近且与体重变化无关,年龄大、活动量小者易感糖脂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