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4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40例患者中有20例围绝经期妇女患者,有20例绝经后妇女患者。对于40例妇女患者展开一整套的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的知识教育,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全部妇女对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有关知识的掌握状况。比较全部妇女在学习前与学习后对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状况、学习后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等多项观察指标。结果:学习前妇女对月经紊乱、失眠、抑郁、焦躁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知识的认识情况分别是25.00%、45.00%、42.50%、65.00%、52.50%;学习后有关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97.50%、92.50%、95.00%、90.00%、84.50%;妇女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学习前显著要好;存在55.00%的妇女可以维持良好的心态,62.50%的女性可以维持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50.00%的妇女可以及时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57.50%的妇女可以做到定期开展妇科检查;学习后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前相比较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对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妇女开展一系列的有关知识教育之后,可以加强其自我保健思想意识,有助于完善其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和缺乏导致多种相关症状,并增加女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预防中老年女性的慢性疾病,改善其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绝经健康管理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包括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专业医务工作者指导下对适宜人群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HT)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由中国绝经学领域的各位专家对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参考最新国际相关指南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为各级医师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绝经症状与日常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初次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绝经门诊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量表评估绝经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简短版日常认知功能(everyday cognition,ECog)量表评估日常认知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绝经症状与日常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14例患者ECog分数为1.50±0.49。KMI分数为12.67±7.88,74.8%(235/314)患者有绝经症状,其中34.7%(109/314)有中重度绝经症状。相比无绝经症状患者(ECog得分:1.27±0.29),有绝经症状的患者ECog得分更高(轻度症状组ECog得分:1.48±0.47,P=0.005;中重度症状组ECog得分:1.69±0.55,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KMI的5个症状(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抑郁和疲乏)均与日常认知功能下降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潮热出汗[β=0.06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02~0.117,P=0.043]、抑郁(β=0.163,95% CI=0.073~0.253,P<0.001)和疲乏(β=0.138,95% CI=0.071~0.205,P<0.001)症状仍与日常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结论潮热出汗、抑郁和疲乏症状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日常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是指内分泌开始改变、最终月经及绝经后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阶段,而是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治疗、养生及保健。面对目前医疗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状态,这样的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仅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及保健,还有可能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针对目前的状况,需要规范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就医行为及保健行为,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健康管理流程,为每个来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建立完整的档案,定期随访,定期提供围绝经期保健讲座,帮助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安全渡过生命中的特殊时期。及早预防并控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疾病发生,降低老年妇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之顺利健康地渡过生命中无月经阶段,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就医行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16例绝经后女性和200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216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8.89%,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χ2=17.56,P=0.000);经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OR=3.419,P=0.000;OR=2.569,P=0.016);BMI、运动次数、饮牛奶及钙剂摄入与其呈负相关性(OR=0.517,P=0.000;OR=0.684,P=0.024;OR=0.589,P=0.021;OR=0.266,P=0.000)。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相比,年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绝经后期女性年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比围绝经期女性高;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相比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和T值比围绝经期女性低(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运动及饮食等生活方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要及时增强其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预防保健行为的形成,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相关对应措施。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取环的9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的一般情况、取环顺利程度及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其分析要素包括一般资料、置环年限、绝经时间、宫颈萎缩程度、婚育史等与取环难易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取环的难易程度与年龄、绝经年限、宫颈的萎缩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者、生活环境及卫生意识差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高于文化程度高、稳定职业、生活环境及卫生意识高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置环年限≥20年者取环的难度高于置环<20年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结论卫计部门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应对上环妇女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并对上环后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动态评价各妇女绝经情况,对绝经期妇女应及时提示进行取环;对宫颈萎缩、估计取环难度大者应做好宫颈软化的预案措施,以确保术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