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病至6h内有29例患者,发病至6~12h内16例,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尿酶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37例患者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82.2%,时间<6h患者再通成功率高于6~12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采用静脉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治疗成功率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与整体护理对急性心梗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整体护理可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溶栓 整体护理 急性心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42.42%,高于对照组的15.1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护理程序应用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实验组,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6月,这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按早期静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静脉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护理,可以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将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降低,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治疗AM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017.2我院收治的86例AMIA患者分析治疗效果,在发病后12h内给予静脉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本组86例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后E/A、EF、CO、SOD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静脉可改善AMIA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早期 心肌梗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术治疗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7例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治疗和介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术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介入溶栓术 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身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SAS)及抑郁(SDS)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2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0.0%;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十分满意12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5.0%,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身心化护理,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积极的减少急性期下肢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意义,能显著的提升患者满意度,该种护理措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身心化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疗法用于临床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作为研究样本,以病人及家属意愿随机分为组(n=60)和常规组(n=2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尿激酶疗法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情况、冠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情况、冠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疗法用于临床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疗法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em周径差)、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导管组膝上15em周径差为(1.78±0.59)cm,较系统组的(2.69±0.83)cm明显缓解;导管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组的(242.72±21.35)h缩短;导管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深静脉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治疗慢性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心血管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是否用肝素治疗对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50%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肝素治疗后,患者ST段回落幅度≥50%时间、痛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疗效确实,适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值得各医院参考应用。

  • 标签: 肝素 溶栓 急性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评价早期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CT室收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资料.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0-75岁,均采用多层螺旋CTP指导静脉治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80例中,常规头部CT平扫显示责任病灶35例,灵敏度43.75%(35/80);多层螺旋CTP显示72例有责任病灶,灵敏度90.00%(72/80);两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5、21.818,P值均〈0.01).常规CT平扫在脑缺血24h后才能显示出病灶区,采用常规CT平扫敏感性低.CTP的参数对比显示,治疗后rCBF(t=8.335,P〈0.01)和rCBV(t=3.016,P〈0.01)明显优于治疗前,MTT明显降低(t=5.22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P技术能够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计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进行早期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治疗前后,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措施与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已发生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护理预防的干预措施。结果好发生于手臂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经过护理干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患者,早期干预,加强护理观察,尽早给予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的减压处理,可有效控制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6例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尿激酶介入动脉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3d、15d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总体疗效更理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脑梗死静脉后的对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并患有脑梗死的病人 100 例,对其进行静脉治疗,治疗后进行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 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 , 患者在进行完治疗后的好转率提高,病人全都逐渐好转。 结论: 通过对接受过静脉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病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功能评分以及交流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给予采用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和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溶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