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我国新疆喀什地区结核(TB)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HIV-TB共感染者外周血PBMC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AKT1表达情况予以检测,分析、对比该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评估其Ki-67指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ST的501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分为Ki-67低表达组(Ki-67≤6%,335枚)和高表达组(Ki-67>6%,168枚),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67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肿瘤最长径、短径、静脉期CT值、静脉期增强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0、4.91、3.21、3.29,均P<0.01),肿瘤位置、形态、坏死、溃疡、供血动脉、血管样强化、灶周脂肪阳性征、消化道出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13.49、8.59、22.87、7.59、7.23、7.76、8.58,均P<0.05)。肿瘤溃疡阳性(OR=1.88,95%CI:1.17~3.03)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肿瘤位置中以胃窦为参照,贲门(OR=5.41,95%CI:1.25~23.46)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结论多层螺旋CT对GST的病理Ki-67指数表达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睡眠片段化(sleep fragmentation,SF)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海马Homer1a和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108只22~24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非睡眠片段化组(NSF组)和睡眠片段化组(SF组),每组36只大鼠。采用睡眠剥夺杆法建立睡眠片段化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Homer1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1区Homer1a表达分布;采用Golgi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离体电生理膜片钳实验检测海马CA3-CA1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变化。采用SPSS 22.0和GraphPad Prism 9.3软件分析数据和制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Kramer检验。结果(1)在行为学实验中,3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 h和24 h新物体识别指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3,11.34,21.26,16.22,均P<0.01)。SF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2.00±1.27)次]低于Control组[(5.67±2.16)次]和NSF组[(6.50±2.35)次](均P<0.05),SF组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9.02±4.84)s]短于Control组[(24.73±7.37)s]和NSF组[(27.81±8.37)s](均P<0.05)。SF组在1 h和24 h两个时间点的新物体识别指数均低于Control组和NSF组(均P<0.05)。(2)在Western blot检测中,SF组大鼠海马Homer1a蛋白表达(0.91±0.13)高于Control组(0.70±0.05)和NSF组(0.74±0.04)(均P<0.05)。(3)在免疫组化染色中,SF组大鼠海马CA1区Homer1a蛋白的光密度值高于Control组和NSF组(P<0.05)。(4)在Golgi染色中,SF组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低于Control组和NSF组(P<0.05)。(5)离体电生理实验显示:SF组海马CA3-CA1区fEPSP斜率均低于Control组和NSF组(均P<0.05)。结论老年大鼠急性SF干预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这可能与海马Homer1a过表达从而抑制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预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分级,从而辅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93例(共93个肿块),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高表达组(55例)和Ki-67低表达组(38例)。分析两组乳腺肿块二维灰阶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图像中的定性、定量特征,将差异性特征纳入逻辑回归算法,绘制ROC曲线评估并进行Kappa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US及CDFI特征(大小、边缘)、SWE特征(硬环征、Eratio)、CEUS特征(灌注缺损、IMAX)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硬环征、灌注缺损是Ki-67表达分级的独立因素(均P<0.05)。最终获得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798~0.940,P<0.05),敏感性为0.818,特异性为0.790。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初步分析了多模态超声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Ki-67表达分级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癌旁前列腺组织以及正常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1、Gli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拟手术治疗,术中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标本,设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检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1和Gli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Hh信号通路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观察组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Shh、Ptch1和Gli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癌组织中Shh、Ptch1和Gli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Shh、Ptch1和Gli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癌组织中Shh、Ptch1和Gli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观察组的癌旁组织和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Hh信号通路中Shh、Ptch1和Gli1与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Hh信号通路中Shh、Ptch1和Gli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在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0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原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并有完整病例资料和病理材料的15例肾上腺皮质癌(腺癌组)、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瘤组)及10例正常肾上腺患者组织(正常组)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腺瘤组比较,腺癌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升高,而TIMP-1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腺瘤组中,MMP-9与TIMP-1无相关性(r=-0.149,P=0.279),但在腺癌组中,MMP-9与TIMP-1呈显著负相关(r=-0.577,P=0.024)。在腺瘤组及腺癌组中,TIMP-1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均无相关性(均P>0.05);在腺癌组中,TIMP-1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均有相关性(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Ⅲ~Ⅳ期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或Ⅰ~Ⅱ期患者的MMP-9阳性表达率更高,而TIMP-1阳性表达率更低(均P<0.05)。结论MMP-9和TIMP-1在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差异性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个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定肾上腺皮质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DCA3)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中CDCA3、CDCA5的表达水平。分析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的CDCA3、CDCA5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01)。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P>0.05);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均有相关性(均P<0.05),且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越高、病理级别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时,CDCA3、CDCA5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CDCA3、CDCA5阳性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较阴性患者显著降低(均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CDCA3及CDCA5阳性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CDCA3及CDCA5表达阳性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DCA3、CDCA5在肾癌组织中过表达,CDCA3、CDCA5的表达水平与肾癌的病理特征有相关性,CDCA3、CDCA5表达阳性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与鼻咽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至2023年0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接受放化疗的I-IV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根治性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或全身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期间均检测SAA,同时对鼻咽癌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分析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其血清SAA水平。结果:治疗后鼻咽癌组血清SA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鼻咽癌组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颈神经侵犯)血清SAA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颈神经侵犯)患者(P<0.05)。治疗前后复发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AA水平升高的患者,治疗后患者SA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颈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提示复发转移风险升高,在鼻咽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ac1和Cdc42表达情况对鼻咽癌恶性表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II期患者24例,Ⅲ期患者56例,Ⅳa/b期患者18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鼻咽部上皮组织正常的3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鼻咽部活检组织标本,采用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II期患者给予6MV-X线分割照射,Ⅲ期和Ⅳa/b期患者给予同期含铂方案单药联合化疗,探讨Racl、Cdc42表达与鼻咽癌恶性表型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Rac1、Cdc42均呈阳性反应,对照组鼻咽部正常组织Rac1、Cdc42均呈阴性表达。观察组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82、26.67,P值均<0.05)。观察组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中差异明显,TNM分期越高,Rac1和Cdc42阳性表达率越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Rac1:rT, N,Group=0.42,0.32,0.39,P值均<0.05;Cdc42 :rT, N,Group=0.39,0.38,0.44,P值均<0.05)。鼻咽癌组织中Rac1和Cdc4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表达均呈阳性,Rac1和Cdc42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病情和TNM分期相关,TNM分期越高,Rac1和Cdc42表达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外源性E.coli宿主残留DNA的检测方法用于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试剂盒相关说明书,样品加标回收了率无法达到2020版中国药典(Ch.P)第四部3407章节和美国药典(USP)1130章节的要求,通过对药物浓度、处理温度、糖原的蛋白酶K的使用量以及不同的加标量的优化,即将样品稀释10倍后,加30pg的E.coli标准品,20μl的蛋白酶K消化1h,选择15μl PCR反应体系。结果:回收率满足在50%~150%之间。结论:借助商品化的试剂盒,优化的外源性DNA提取条件满足法规要求、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外源性残留DNA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P1)、Twist相关蛋白1(Twis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保存的50份脑胶质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7.66±5.66)岁,根据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同时选取40份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7.75±7.68)岁。检测各组组织XBP1、Twist1、VEGF阳性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存组和死亡组XBP1、Twist1、VEGF阳性表达均较高(χ2=57.270、55.350、55.589,均P<0.05);XBP1、Twist1、VEGF与患者组织分化(χ2=6.349、10.938、8.140,P=0.012、0.001、0.004)、临床分期(χ2=4.504、8.295、6.062,P=0.034、0.004、0.014)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χ2=8.333、4.688、6.527,P=0.004、0.067、0.011)有显著相关性;XBP1、Twist1、VEGF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与XBP1、Twist1、VEGF阴性表达相比,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均P<0.05。结论XBP1、Twist1、VEGF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存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对结直肠癌中m6A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进行汇总分析,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下m6A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行对比统计,对不同表达m6A的结直肠癌病例做生存分析。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绑定蛋白1(IGF2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绑定蛋白3(IGF2BP3)和YTH结构域m6A RNA结合蛋白1(YTHD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高表达(TCGA-COAD比IGF2BP3:12.80比204.46,logFC=4.00,P=0.003;YTHDF1:2 347.56比3 712.77,logFC=0.66,P < 0.001;TCGA-READ比IGF2BP1:6.20比359.32,logFC=5.82,P=0.007;YTHDF1:2 470.10比4 369.09,logFC=0.82,P=0.020);将TCGA和GEO数据库做交集后,发现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YTH结构域m6A RNA结合蛋白3(YTHDF3)和α-酮戊二酸依赖的加双氧酶AlkB同源蛋白5(ALKBH5)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下调(TCGA-COAD比METTL14:1 051.56比711.40,logFC=-0.56,P < 0.001;YTHDF3:4 613.85比3 155.05,logFC=-0.55,P < 0.001;ALKBH5:4 250.10比2 555.55,logFC=-0.73,P < 0.001;TCGA-READ比METTL14:1 113.3比674.36,logFC=-0.72,P < 0.001;YTHDF3:5 034.30比3 331.95,logFC=-0.60,P=0.004;ALKBH5:4 902.20比2 529.71,logFC=-0.95,P < 0.001;GEO-CRC比METTL14:6.58比6.33,logFC=-0.06,P < 0.001;YTHDF3:6.28比6.20,logFC=-0.02,P=0.002;ALKBH5:5.07比4.98,logFC=-0.02,P < 0.001)。在不同分子分型结直肠癌中IGF2BP2、HNRNPC、TP53和YTHDF2在KRAS突变中低表达(IGF2BP2:48.53比44.04,t=2.64,P=0.008;HNRNPC:121.30比112.60,t=2.32,P=0.020;TP53:65.30比60.26,t=2.11,P=0.034;YTHDF2:54.07比51.19;t=1.97,P=0.048)。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IGF2BP1在淋巴结阳性(8.97比6.11,W=20 008,P=0.002)、存在远处转移(8.94比6.41,W=19 104,P=0.009)及Ⅲ~Ⅳ期(7.46比7.13,W=8 779,P=0.025)的结直肠癌中较对照组升高。ALKBH5高表达、高龄、存在脉管侵犯和病理分期晚与较短生存期显著相关(ALKBH5高表达比ALKBH5低表达:5.85年比NA,HR:1.63,95%CI:1.071~2.491,P=0.021。> 68岁比 < 68岁:6.78年比NA,HR:1.59,95%CI:1.049~2.422,P=0.047。Ⅲ~Ⅳ期比Ⅰ~Ⅱ期:4.55年比8.33年,HR:2.89,95%CI:1.895~4.425,P < 0.001。有静脉侵犯比无静脉侵犯:5.48年比NA,HR:2.82,95%CI:1.672~4.783,P < 0.001)与生存时间短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m6A中的部分调控因子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中 PD-L1 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择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并根据 PCR 检测结果为标准,对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 PD-L1 染色。结果: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与年龄、肿瘤大小、PD-L1 表达阳性有关(P < 0.05)。PD-L1 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其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是患者预后预测指标之一,患者可通过转移灶活检,获取 PD-L1 表达水平及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共刺激分子B7-H6表达情况以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12月病理科接受宫颈癌手术者42例组织切片(宫颈癌组),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者40例组织切片(宫颈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组织切片(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新型共刺激分子B7-H6在各组研究对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B7-H6阳性率(73.81%)高于宫颈病变组(17.50%),宫颈病变组高于对照组(0),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淋巴细胞高度浸润率(71.43%)高于宫颈病变组(20.00%),宫颈病变组高于对照组(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表达紧密,呈散在分布;宫颈上皮内瘤变B7-H6表达,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存在界限,但是界限不清晰;正常宫颈组织同周围组织边界清晰。结论:共刺激分子B7-H6在宫颈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该项指标可作为宫颈癌新的诊断标志物,指导对病变的早期治疗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铁调素表达情况,分析铁调素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2023年2月结直肠外科获取的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和肿瘤组织检验分析方法将患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法进行检测,分析铁调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与免疫细胞相关性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铁调素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内铁调素含量较高,并且高于癌旁组织;铁调素活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差;铁调素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结论:铁调素影响免疫系统和转录因子,结直肠癌患者常见铁调素激活。在结直肠癌临床干预中,可根据铁调素表达变化预测病情发展趋势,在筛查结直肠癌过程中铁调素可作为有效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