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hAT-ires-cre小鼠18只,8~9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Cre依赖AAV-DIO-hM3Dq-mcherry(Gq)病毒/氯氮平-N-氧化物(CNO)组、Gq/生理盐水(NS)组和Cre依赖AAV-DIO-mcherry (mc)病毒/CNO组。Gq/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Gq/NS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mc/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mc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3组小鼠均于腹腔注射后30 min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再进行全脑切片,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及ChAT阳性神经元投射脑区。结果与Gq/CNO组比较,Gq/NS组和mc/CNO组测试阶段僵立状态时间百分比升高(P<0.05)。Gq/mc病毒携带的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于小鼠臂旁核神经元,并与mcherry-ChAT存在共表达;ChAT阳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投射到红核、黑质、中央杏仁核、丘脑前背侧核、终纹床核。结论臂旁核ChAT阳性神经元参与了恐惧记忆形成的调控,其被激活后会导致恐惧记忆受损,此调控可能是通过中央杏仁核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D组与观察G组,每组各31例。对照D组患者仅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进行治疗,观察G组患者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D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4.19%,观察G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55%,观察G组患者情况更好,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与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G组患者评分情况更理想,与对照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神经节细胞表达P物质(SP)和乙酰胆碱(Ach)及其共表达特性的影响.探讨心脏神经节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病理生理学功能。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对照组(Sham)及结扎冠脉(CAO,30分钟)组。采用HE、NISSLbody染色.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的方法.从心脏神经节分布和细胞形态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神经节P物质和Ach表达的影响。结果:心脏神经节主要存在于心房肌、心脏脂肪组织及大血管周围.偶见散在于心室肌间;心脏神经节内存在SP和Ach的共表达神经节细胞.在未缺血心脏中SP和Ach共表达细胞占所观察神经节细胞的65%.而缺血心脏中共表达细胞占76%。缺血心脏神经节细胞周围可见共表达SP和Ach的卫星细胞。结论:结扎冠脉可诱发心脏神经节共表达SP及Ach细胞增加.提示心脏神经节细胞通过表达SP和Ach参与心肌缺血的病理学过程。
简介:目的:观察心脏神经节分布特征以及心脏神经节细胞,心房和心室肌表达乙酰胆碱(ACh)和孤啡肽(0FQ)的特性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组(CAO组)。于扎闭冠脉或者冠脉下穿线30min取心脏标本。采用HE.尼氏(Nissl)染色法、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分析神经节分布和ACh和OFQ的变化。结果:心脏神经节多见于心房脂肪垫内,大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心房肌间.偶见于心室肌闻。神经节细胞呈强嗜碱性.被卫星细胞包绕,分别表达.共表达ACh和OFQ。CAO组ACh和OFQ共表达细胞数量增加13.5%.表达OFQ细胞增加4.3%.表达ACh细胞减少19.2%;神经节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OFQ荧光光密度分别增加22%、59%和27%(P〈0.01);ACh荧光光密度分别降低28%、44%和36%(P〈0.01)。ELISA结果显示.结扎冠脉后30min,心房和左心室OFQ含量增加而ACh含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胆碱和孤啡肽表达于心脏神经节细胞和心房、心室肌.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病理过程。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AD)临床疗。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痴呆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美金刚。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方法选取8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A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多奈哌齐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四个月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与72.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中乙酰胆碱(ACh)TZ黏蛋白SAC(MUCSAC)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诱导方法制备COPD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双侧肺俞和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d。干预结束后检测肺功能,应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Ch及MUC5AC的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功能与MUCSAC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MUC5AC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UC5AC的蛋白表达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每组均有2只大鼠死亡,剩余8只。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总气道阻力(Raw)显著升高且动态顺应性(Cdyn)显著降低(P〈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Raw显著下降,Cdyn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肺组织及BALF中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01)。肺功能与MUC5AC含量呈负相关(P〈0.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可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肺组织中ACh及MUC5AC的表达及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的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内AchE的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一时间的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的AchE灰度值在动物死后同一时间与不同时间的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死后同一时间上的比较,P〉0.05。结论AchE在不同动物死后的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的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同一时间上的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的检测指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染色(AChE)和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术前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8月,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20例疑似HD患者,选择AChE和Calretinin诊断,分析病理结果。结果 120例标本采取AC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物Calretinin染色,HD组中AChE染色阳性38例,阴性12例,非 HD组中AChE染色阳性2例,阴性58例。HD组中 Calretinin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而在非HD组中,免疫组化标记物Calretinin染色阳性为59例,阴性结果1例。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在选择AChE和Calretinin诊断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能够作为疾病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所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CSVD所致VCIND患者92例,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73.91%(34/46)(P<0.05);治疗后试验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cy、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6/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CSVD所致VCIND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血清Hcy、IL-6、hs-CRP水平,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比较仅,受体拮抗剂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90例。甲组予Ⅸ,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缓释胶囊0.2mg,1次/d)治疗;乙组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片5mg,3次,d)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期限均不超过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复合治疗率的情况。结果治疗观察期间的结石排出率,甲组80.00%(72/90),乙组38.89%(35/90),P〈0.05。结石排出平均时间甲组(4±3)d,乙组(11±3)d,P〈0.05。治疗观察期间因症状加重或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做复合治疗者甲组4例(4.44%),乙组30例(33.33%),P〈0.05。甲组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退出的患者,乙组有20例。结论α1受体拮抗剂比传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OPD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促进COPD患者病情快速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0例,这70例患者都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随机均匀分组,观察组患者35例,主要进行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35例,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和治疗,在患者肺功能改善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COPD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