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以糖化酶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固定化材料,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糖化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戊二醛浓度、糖化酶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糖化酶固定化前后其酶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戊二醛浓度1%,酶添加浓度6.0g·L^-1,固定化时间12h时,糖化酶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其催化可溶性淀粉的酶活性为7125.3U’;糖化酶经过0.04g·mL^-1壳聚糖固定化后其酶性质如催化最适温度、pH和米氏常数Km都发生了改变,分别为温度75℃、pH5.4和Km值8mg·mL^-1;固定化酶连续使用4次后,其酶活性仍保持有最初固定化时酶活性的49.82%,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 标签: 糖化酶 壳聚糖 固定化 酶学性质
  • 简介:牛奶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奶制品经酶消化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肽,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都是生物活性肽的潜在来源。分析婴幼儿奶源中生物活性肽的形成及其功能,重点讨论具有营养价值的生物活性肽来源,即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配方奶粉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此外,评价体外或体内消化对生物活性肽的释放和利用度的影响。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的代谢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片段及其生物利用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肽组分能够促进健康,所以牛乳蛋白肽对人乳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 标签: 生物活性 婴幼儿配方奶粉 人奶
  • 简介:生物实验是食品相关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研究屠宰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数量与各品质指标变化的关系,并对剥皮与烫毛两条生产线控制前后的初始微生物与各品质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冷却肉的品质变化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程度紧密相关,当微生物数量达到108CFU/g时产品已经开始腐败;采用控制措施显著地减少了初始微生物数量,使得冷却肉的保鲜期(0~4℃条件贮藏)延长3~4d。

  • 标签: 屠宰过程 微生物污染 冷却肉 品质
  • 简介: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为指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围绕大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3个重要因素:知识+技能(方法)+兴趣,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 标签: 核心能力 食品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
  • 简介:“软饮料工艺”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从该课程案例选择的优化、案例呈现的优化、案例总结的优化,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应用性 案例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总结
  • 简介:不同树种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靠树体的木质部进行输导,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试验采用改良的Jeffrey离析法,通过对扁桃、银杏,以及富士(CK)苹果枝条次生木质部细胞进行解离,研究了不同树种的导管细胞类型与其树体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扁桃导管类型为螺纹导管,银杏与富士(CK)苹果均为孔纹导管;与其他供试树种相比,银杏不仅次生细胞加厚明显,且具有较多的畸形细胞;扁桃导管平均长度为21.240μm,银杏导管平均长度为23.375μm,富士苹果导管平均长度为21.536μm。试验获得了扁桃和银杏枝条次生木质部细胞解剖新资料,为研究这些品种的生物特性,提供了细胞生理依据。

  • 标签: 木质细胞 树种 导管类型
  • 简介: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 标签: 蜜梨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生产”课程和高职生二者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 标签: 中药生产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食品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无菌操作 准备实验 综合实训 考核方法
  • 简介: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介绍在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中,“植物蛋白工艺”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并对该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满足社会迅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提出的更高需求,推动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 标签: 植物蛋白工艺学 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 措施
  • 简介:探讨了水溶性壳聚糖的抗菌、抗氧化、成膜及凝胶增强等特性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应用,为水溶性壳聚糖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加以综述。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的抗菌性与壳聚糖的平均分子量和质量浓度有关,水溶性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膜活性,而水溶性壳聚糖能与鱼肉中的肌原纤维蛋白结合形成蛋白—壳聚糖结合体,在内源性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该结合能促进鱼糜凝胶的形成能力。水溶性壳聚糖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水溶性壳聚糖 生物活性 抗菌 抗氧化 凝胶增强
  • 简介: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的酶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

  • 标签: 木聚糖酶 筛选 菌株 酶学特性
  • 简介:我国在解决大蒜产品数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类大蒜产品(速冻蒜米、腌制蒜米、脱水蒜片、蒜粉、蒜泥、蒜汁、油炸大蒜、大蒜饮料等)数量充足。然而近年来大蒜产品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其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分析大蒜产业生产领域中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和安全的不良倾向,探讨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大蒜产品 食品安全 对策分析
  • 简介:"粮油产品加工工艺"是聊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探索。

  • 标签: 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 简介:结合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对双语教学的课程规划与设置、教学模式和效果、存在和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达到更好提升食品安全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的效果。

  • 标签: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
  • 简介:以Cr6+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时间、温度、配比条件下的生物炭吸附性能,优化玉米秸秆与甘蔗渣生物炭的制备过程.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单因素试验是研究炭化时间、炭化温度、生物炭配比对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是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比较优异的试验条件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试验条件.单因素试验发现,混合生物炭对Cr6+的清除率在炭化时间1.5h,炭化温度500℃,生物炭配比0.50∶0.50时达到最高;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炭化时间对Cr6+的吸附性能影响比较显著,而炭化温度、生物炭配比对Cr6+的吸附性能影响不显著,最佳吸附条件为炭化时间2.0h,炭化温度450℃,生物炭配比0.50∶0.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混合生物炭对Cr6+的清除率可达88.74%.

  • 标签: 玉米秸秆 甘蔗渣 六价铬离子 吸附
  • 简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控制是一个全球性、时代性主题。培养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人才是整个食品链各环节的共同人才需求。基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特点和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对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要求,对该课程建设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和完善了基于"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岗职对接,课证融通;多元评价,过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对以内容为王构建的立体课程资源进行了全面阐述。

  • 标签: 互联网+ 课程建设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 简介:根据孝义市核桃生产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了本地核桃生产机械化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了发展核桃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思路.

  • 标签: 核桃 生产 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