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等5项免疫指标变化,其中22例患者应用参麦、黄芪等治疗,同时给予免疫治疗,其余18例仅给予参麦、黄芪等治疗,并对免疫指标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胸腺肽α1(日迭仙)治疗的病人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接受免疫治疗者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为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有效的依据。胸腺肽α1治疗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为分组方法。对照组(n=48)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性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例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9例,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均顺利出院。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干预具有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潜力,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272.83×109/L,RBC3.19×1012/L,HGB106g/L,PLT46×109/L,肝功能AST56.9U/L,ALT241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在淋巴瘤教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12-2022.12在我院化疗科室进行学习的52名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随机选取26名学生使用传统线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剩余26名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将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果进行比较。结果 学生进行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明显低于使用传统线下教学体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后,研究组学生学习成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在淋巴瘤教学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成果较好,值得运用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90例新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血糖升高、胰腺炎、神经系统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有相同的疗效,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仍存在不良反应,需监测和及时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下所示:10例患者腹痛(33.33%),11例患者恶心呕吐(36.67%),9例患者反酸烧心(30.00%),8例患者发热(26.67%)。12例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9例采用远端胃大部分切除,6例采用近端胃大部分切除,3例实施胃楔形切除术治疗。治疗有效率是28例(93.33%),其中显效26例,有效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专业饮食护理模式应用在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的表现。方法:针对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间接受化疗的16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化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业饮食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营养状况方面的差异。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进行对比分析,PG-SGA评分表明,观察组80例患者的平均分(3.11±0.52)要明显低于对照组(4.35±0.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饮食护理的作用不容忽视,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进而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应该在未来淋巴瘤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予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