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和活化是炎症性(IBD)的重要特征,趋化因子受体是趋化白细胞的重要调节因子。在IBD中,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触发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就CC趋化因子受体(CCR)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作为IBD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CC 受体 CCR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患者男,3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伴不规则发热。用药后不见好转腹痛加重,扩散全腹,体温骤升,高达40℃。伴恶心呕吐及血性腹泻入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腹为著。X线示:符合肠粘连性肠梗阻。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血RT在正常范围。手术所见:壁粘连,乙状结肠上段系膜处有5cm×3cm穿孔,有坏死,腹腔内有脓液约500ml。病理检查:切除肠管一段,全长25cm,距一端12cm处有一壁缺损区,11cm×3.5cm,不规则,粘膜皱襞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肠壁 肠粘连性肠梗阻 乙状结肠 腹部绞痛 脓液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和对照组(16),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恢复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转手术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结论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大黄 芒硝 硫酸镁 急性重症胰腺炎 麻痹性肠梗阻
  • 简介:炎症性(IB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细菌代谢产物改变等因素参与IBD致病过程。近年,细菌代谢产物丁酸盐因在IBD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抗炎症反应、预防IBD相关肿瘤发生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就丁酸盐与IBD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丁酸盐类 炎性因子 结直肠肿瘤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对炎症性(IBD)发病免疫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已由传统的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发展至静脉或皮下注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整合素拮抗剂。但由于上述药物的给药方式、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疾病时失效或失应答,寻找具有稳定结构、不良反应小的口服药物已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目前IBD的新型口服药物包括α4整合素拮抗剂AJM300、JAK拮抗剂tofacitinib和反义寡核苷酸mongersen等,本文就新型口服药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整合素Α4 Janus激酶类 寡核苷酸类 反义 投药 口服 治疗
  • 简介:背景:临床上评估炎症性活动性的方法有临床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三者常不一致。目的:探讨CRP评估炎症性活动性的价值。方法: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80例克罗恩(CD)、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CRP与血沉、临床活动度、内镜表现活动性、组织学活动性、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升高的关系;比较临床严重度、病变部位和药物治疗对CRP的影响。结果:CD中CRP与血沉相关;UC中CRP与血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相关。CRP在活动性CD中显著升高(P〈0.01),重度CD和结肠CD中CRP升高较其他各组明显(P〈0.05);活动性UC中CRP亦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中CRP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药物有效控制临床表现时.CRP显著下降(P〈0.01),复发时重新升高(P〉0.05)。结论:CRP升高更适于反映中至重度结肠CD和UC的活动性:具有快速反映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特点。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前炎症性(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的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的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的应用等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由韩国肠道疾病研究组织和亚洲炎症性学会(AOCC)主办的”第二届AOCC年会”将于2014年6月19~2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本次会议涉及炎症性(IBD)基础和临床的多个主题,旨在完善IBD的诊治指南,促进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为年轻学者提供学习平台,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亚洲国家 年会 学会 肠道疾病 诊治指南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对炎症性(IBD)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的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炎症性(IBD)正成为消化内科治疗领域中巨大的挑战之一。现阶段IBD的临床治疗思维和手段仍主要是针对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辅以外科手术,处理肠道并发症。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相当数量的IBD患者中并未能阻止病程的进展,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脑-微生态"互动机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IBD认知和处理相关的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日趋涌现,为提升IBD的临床处理水平提供了启示。本文着重阐述运用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针对肠道炎症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环境稳态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提升IBD的临床处理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消化系统 身心疗法 脑-肠互动 神经递质 微生物学
  • 简介:评价^99mTc-hIgG象法在炎症性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的炎症性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中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性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的放射性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中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与临床的符台率为91.6%。结论:在炎症性的诊断方法中,^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辅助性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在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随访 ^99MTC 临床应用 复发
  • 简介:炎症性(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特点,其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IBD粪便标记物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粪便 生物学标记 疾病活动性
  • 简介:炎症性(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基因、肠道微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所致。近年来,Th17细胞与IB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和肠道菌群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ROHN病 TH17细胞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问卷调查 疼痛 泌尿系表现 性功能障碍 心理性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型糖尿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磺脲类口服降血糖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0)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30)总有效率、血糖水平、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直肠癌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分化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下降1例,恶心呕吐2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粒细胞下降3例,恶心呕吐3例,周围神经毒性2例,腹泻4例,不良反应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糖尿合并直肠癌的患者,取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改善症状体征效果,促血糖水平下降,阻碍肿瘤发展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炎症性(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型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肽S受体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中国
  • 简介:一、前言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疾病筛查的观念一直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早期检出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于提高无症状个体和疾病危险个体的存活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8年发布了一组筛查基本标准[1],作为筛查程序的参考:①被筛查疾病是重要的常见健康问题;②治疗有效;③具备能为公众所接受的诊断工具;④疾病早期阶段无症状,对疾病的自然史有充分了解;⑤随访程序有效并具有成本-效益优势.

  • 标签: 疾病筛查 治疗 疾病 无症状 结直肠癌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