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tunnelmyocardialablation,PTSTMA)”治疗传统技术不适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HOCM患者中的2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经PTSTMA治疗的26例HOCM患者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pressuregradient,LVOTPG)变化,术后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电学改变,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以及随访临床症状的转归.结果3例通过单支血管消融,17例通过2支血管消融,6例通过3支血管消融.LVOTG由术前(75.6±22.4)mmHg(1mmHg=0.133kPa)降至(21.4±5.8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86±84)μ/L,2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于1周后恢复正常传导,10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后室间隔厚度减少[(16.8±4.2)mmvs.(22.8±5.8)mm,P<0.01]、左心房内径减少[(42.0±8.6)mmvs.(48.0±7.0)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39.8±8.6)个月.与消融前比较,随访中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少,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黑蒙症状也有一定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室间隔支解剖形态不适合做传统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HOCM患者,PTSTMA能显著降低LVOTPG,改善临床症状.PTSTMA可作为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其近、中期安全有效.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心肌化学消融 室间隔心肌隧道
  • 简介:心尖肥厚型心肌(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HCM)是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我国自1984年刘王明心。报道首例AHCM以来的20多年来不断有这方面报道,本文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特点 诊断价值 AHCM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窦综合征较为少见,非常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误诊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2岁.因心悸、胸闷2天伴多次晕厥於1996年9月5日入院.晕厥时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约2分钟缓解.既往体健.入院体检:T36.8C、R21次/分、P83次/分、Bp113/79mmHg,无突眼,甲状腺未肿大,心界叩诊无扩大,HR86次/分,早搏15次/分,S1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肺少量湿性罗音,腹部、神经系统无殊.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电解质及血脂均正常,胸片示主动脉型心脏,心胸比例0.52,两肺纹理稍增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房颤,反复窦性停搏,最长停搏8.2秒.

  • 标签: 诊断 老年人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窦综合征 误诊
  • 简介: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扩张型心肌(DCM)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DCM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TMZ治疗组(TMZ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0周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治疗20周后,TMZ组心功能分级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LVEF明显提高(P〈0.01),LVEDs和LVEDd显著缩小(P〈0.05,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 标签: 曲美他嗪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1关于PVC诱发的TCM的临床报道2007年,Taieb等报道了6例扩张型心肌频发PVC的射频消融结果。4例PVC起源于右室,2例起源于左室。RFCA前,5例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1例Ⅱ级。消融后,24hPVC从(17717±7100)个降至(268±366)个(P=0.006),LVEF从(0.42±0.03)%增至(0.57±0.03)%(P=0.0001),左室舒张未期内径从(60.0+3.5)mm降至(54.0±3.7)mm(P=0.009),患者临床症状正常化。

  • 标签: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室性早搏 诱发 扩张型心肌病 NYHA分级 左室舒张
  • 简介: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术(angiocardiography,ACG)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11例临床确诊ARVC的患者行左心室、右心室造影,观察其形态及运动功能(特别是漏斗流出道、心尖小梁部以及下壁).结果11例均行右心室造影,形态上表现为漏斗流出道扩张,其中7例为局限性扩张,3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囊袋状突出,1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叠盘状影;心尖小梁部8例叠盘状影,2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并囊袋状突出;下壁9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1例囊袋状突出并叠盘状影.在运动功能异常方面,运动减弱最明显,分别见于漏斗流出道8/11,心尖小梁部10/11,下壁10/11;其次为无运动,分别发生在漏斗流出道2/11,心尖小梁部1/11,下壁1/11.1例还另行左心室造影,表现为:小梁粗大,心尖囊袋状突起,切迹,室间隔光滑.结论右心室造影,征象明确,只要抓住发育不良三角形态及功能变化,就能作出正确诊断.ACG是ARV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心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扩张型心肌(DCM)是非缺血性心肌中最普遍的类型,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与DCM的病程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的表达模式与DCM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微RNAS 心肌病 扩张型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探究对心肌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为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乙胺碘呋酮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乙胺碘呋酮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胺碘呋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乙胺碘呋酮 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DCM)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他汀治疗DCM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包括1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他汀治疗DCM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62,95%CI:4.02~7.23,P<0.001,I2=89%)及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MD=36.78,95%CI:16.98~56.59,P<0.001,I2=94%),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3.32,95%CI:-5.14~-1.50,P=0.0004,I2=87%)、血浆脑钠肽(BNP)(MD=-66.52,95%CI:-106.80~-26.24,P=0.001,I2=99%)、C反应蛋白(CRP)(MD=-2.15,95%CI:-2.84~-1.46,P<0.001,I2=93%)及白介素-6(IL-6)(MD=-6.50,95%CI:-9.70~-3.29,P<0.001,I2=94%)。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 标签: 他汀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的作用。方法:对91例扩张型心肌病人进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1~2个月。结果:扩张型心肌病人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60%,LVEF明显增加,LVEDD较前明显缩小。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心肌效果显著。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TEB 扩张型心肌病 DCM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 标签: 持续性心房扑动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动过速 HOLTER检查 胸闷憋气 右房
  • 简介:目的报道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1例。方法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导致心衰。于2011年2月17日行射频消融术。常规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和右心室电极。体表心电图示:V1导联P波向下,ⅠⅡⅢaVF导联P波向上。aVL导联P波双向。心内电图示A波2:1下传室波且冠状窦近端A波早于远端,希氏电极A波最早。考虑房速来自右房上部。从右股静脉进8.5SR0血管鞘用IBI90cm中弯温控大头在三尖瓣11点(左前斜45度)处标测到大A小V波且A波较冠状窦远端提前110sm。用功率30W,温度55度消融。10秒内房速终止。但消融过程中温度很快达到,功率却不到5W。巩固消融160ms。反复心房刺激未诱发房速。第二天复发,房波频率稍慢,位置不变。故改用IBI110cm中弯冷盐水大头在同一靶点消融,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12ml/分。消融成功。一周后又发,改用三维(EnsiteNavx)系统标测,证实为右心耳中部房速。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20ml/分。反复消融成功。结果消融成功。结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射频消融成功后预后佳。

  • 标签: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 持续性 房性 冠状窦电极 功率
  • 简介:心肌和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心肌和心力衰竭的有效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相关领域内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心肌和心力衰竭的病因研究及分类;综述了心肌和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心肌及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心功能,目前,在改善心功能方面,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是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心肌病 心力衰竭 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治疗扩张型心肌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WANFANG、VIP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与左卡尼丁治疗扩张型心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ReviewManger5.0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计684例患者,文献中8篇为B级,3篇为C级。Meta结果显示:在治疗终点时左卡尼丁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3.78,95%CI:2.50~5.74,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WMD=3.70,95%CI:3.52~3.88,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WMD=-3.18,95%CI:-4.53~-1.83,P〈0.01);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WMD=0.75,95%CI:0.61~0.89,P〈0.01)。结论左卡尼丁能显著提高扩张性心肌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由于纳入文章质量有限,建议临床审慎参考。

  • 标签: 左卡尼丁 扩张型心肌病 疗效 Mate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DCM)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58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DCM,再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96.6%),房性心律失常43例(74.1%),ST—T改变32例(55.2%)、室性心动过速29例(50.0%)。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传导阻滞25例(43.1%),房室肥大27例(46.6%),Q—T间期延长24例(41.4%),异常Q波8例(13.8%)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性心律失常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DCM)者T波峰-末(1协)间期及Tpe离散度(Tped)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预测价值。方法对149例DCM者按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而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测量其入院后24h内首次心电图的R—R间距,Q—T间期,Qrp(Q为自QRS波群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的T波最低点的距离),并测算出T波顶.最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d(即:最长Wpe与最短Tpe之差)。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A组Tpe较B组明显延长(140.938±22.196ms〉93.833±25.91ms)。A组Tped也较B组明显延长(60.313±9.327ms〉34.083±12.866ms)。结论在DCM者中A组Tpe及Tped均较B组明显延长,表明A组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具有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跨壁复极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关于常规基础治疗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总计481例扩张型心肌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脉注射液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OR=4.24,95%CI:2.46~7.30,P<0.00001),并可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MD=7.69,95%CI:1.84~13.55,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数目和质量有限,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证这种趋势。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 简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ARVC),又称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是一种遗传性、进展性心肌,以右心室心肌细胞被纤维及脂肪组织替代为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桥粒蛋白基因突变(DPGM)为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为室性早搏(VP)、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扑动(VFL)和(或)心室颤动(VF)等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头晕、晕厥和(或)心源性猝死(SCD),病程长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

  • 标签: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组织病理学特征 右室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