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与前抽屉试验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性不稳定客观有效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扭伤 距腓前韧带 前抽屉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为临床专业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对教学设置、教学效果评价等。结果84.8%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卫生学课程,85.8%学生认为有助于今后学习与工作,90.4%学生认为有助于深化预防为主观念,57.1%学生认为本课程与临床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学生对理论课程中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重要性认知度最低,最感兴趣实验内容为饮用水消毒。结论目前学生对卫生学课程教学认知度较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高校应结合学生需求,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 标签: 临床医学 卫生学 教学满意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牙齿矫正患者应用不同结扎材料矫正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 2017年 10月收治 106例口腔牙齿矫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53例。对照组给予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治疗组则给予不锈钢结扎钢丝进行固定,对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扎时间、拆除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较高,结扎时间、拆除时间均较长,对比对照组差异 P<0.05。结论:口腔牙齿矫正对患者外貌影响较大,给予不同结扎材料改善情况不同,其中实施不锈钢结扎钢丝结扎有效率较高,但是操作时间较长,因此选择材料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 标签: 不同结扎材料 口腔牙齿矫正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US-GFNAC)检查过程中,针尖与结节移动状态对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患者140例,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患者80例,良性组患者60例,记录各结节般参数,包括结节大小(长径、短径)和部位(上极、中极、下极)。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甲状腺US-GFNAC检查。在US-GFNAC检查过程中,测量针尖移动距离(D1)、结节移动距离(D2)、针尖在结节中相对移动距离(D3),分析结节移动状态与良恶性相关性。结果:两组般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D3与结节大小和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D2、D3与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P〈0.05);D1与良恶性结节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D2增大,D3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D2、D3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951、0.938。结论:在US-GFNAC检查过程中,甲状腺结节移动状态与结节良恶性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结节移动特征辅助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检查 移动距离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对我院358例千伏摄影记录进行分析,男女均有,年龄15~73岁,其中2002年前127例,2002年购置CR后231例。机器用GE500mA—B型X线机富士FCR5000处理系统,DRYPIX激光像机。

  • 标签: 高千伏摄影 甲级片率 CR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nography,TRUS)对直肠诊断及辅助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该院诊治并获得明确病理结果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结肠镜、TRUS和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sonography,MPS)检查。总结直肠经直肠超声影像学特征,并比较结肠镜、TRUS、MPS对直肠诊断准确率。应用TRUS对上述癌患者行TEM术前定位、术后并发症筛查和随访。结果:直肠TRUS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黏膜下层圆形、低回声、富血供结节,边清,内部回声均匀;TRUS对直肠癌有较高诊断准确率(96.9%),与MPS(9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结肠镜(81.5%)(P〈0.05)。TRUS对直肠癌TEM术前定位、术后并发症发现和随访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TRUS对直肠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媲美MPS,可作为辅助TEM手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小探头超声内镜 直肠类癌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结合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均采用肌电图及超声结合肌电图进行诊断。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按超声结合肌电图诊断评估情况,对照组仅按肌电图诊断评估情况。比较2组病情评估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率为98.96%(95/96),高于对照组91.67%(88/96)(P〈0.05)。观察组中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等级优者分别占93.75%(45/48)、95.83%(46/48),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等级优者分别占79.17%(38/48)、83.33%(40/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结合肌电图可优势互补,能够有效提高对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率,且能更精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便于制订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肌电图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 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算厚壁斑块、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评估新生血管,为易损斑块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怀疑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1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根据MRI平扫图像对斑块进行分类,其中厚壁斑块15个,薄壁斑块9个,破裂斑块11个。根据DCE-MRI图像后处理获得各型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结果:厚壁斑块与薄壁、破裂斑块Ktran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Ktran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反映了不同类型斑块新生血管及炎性浸润不同,可作为早期评估斑块稳定个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性 定量测量 新生血管 斑块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活检3方法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超声检查为甲状腺结节者178例,其中A组55例行超声引导下18G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B组61例行超声引导下21G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C组6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将其中72例手术患者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7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A组28例粗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节样甲状腺肿7例、桥本病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6.43%(27/28);B组21例21G细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结节样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腺瘤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5.24%(20/21)。C组23例细胞学活检病理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结节样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3例、桥本病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82.61%(19/23)。178例穿刺患者中,A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4例,1例形成假性动脉瘤;B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C组无1例并发症。结论:粗针活检与细针活检诊断率相近,粗针活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细针活检。细胞学活检诊断准确率低于穿刺组织学病理,优点无并发症,且可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进针。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穿刺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全面数字化,医用激光相机(laserimager)成为数字影像硬拷贝必需设备,已基本取代了多幅相机,成为大多数医院最佳选择[1].根据成像过程是否有湿法冲洗环节,医用激光相机分为湿式激光相机和干式激光相机(dryimager)[2].

  • 标签: 设备失效 维修
  • 简介::探讨MSCT对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并总结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CT诊断情况。结果:36例中,小肠腺癌18例,位于回肠3例,空肠15例,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病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中度强化,其中14例伴有肠梗阻。小肠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4例,CT扫描显示为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小肠原发淋巴瘤4例,CT扫描显示为结节状或环状肠壁增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有3类型:小肠腺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和淋巴瘤。应用CT增强扫描有利于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定性诊断,并可以发现病变向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征象,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 恶性肿瘤
  • 简介:分子影像可以非侵入性探测体内生理和病理情况变化,有利于研究疾病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近年来由于微纳米技术飞速发展,超声分子影像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微纳米材料具有独特优点,可以负载多种药物/分子、容易进行理化修饰、可以进行多重靶向运输等。通过与超声结合可以介导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开放,实现多模态成像、诊疗体化、肿瘤微环境标志物监控和信号放大。进步研究应着眼于其生物安全性,实现材料无潜在致病毒性、无脱靶效应及能进行体内代谢等,解决这些问题将为疾病提供诊疗模式。

  • 标签: 超声分子影像 微纳米材料 多模态成像 诊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和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加深,当前可分解材料在生物医学中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原理,阐述了当前主要生物可降解材料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体应用。

  • 标签: 生物医学 可降解材料 应用研究
  • 简介:乳腺炎性疾病乳腺常见疾病之,按功能状态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约占乳腺疾病1/4[1]。哺乳期乳腺炎和部分典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易确诊;但不少非哺乳期乳腺炎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而难以与乳腺癌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发生率占乳腺恶性肿瘤70%~80%。微钙化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重要影像学依据[2]。

  • 标签: 乳腺炎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高回声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技术在不同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4结节中诊断价值,并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VTI)技术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01个甲状腺TI-RADS4结节VTIQ和VTI图像资料。甲状腺TI-RADS4结节按不同直径(≤10mm和>10mm)分成两组,VTIQ以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表示,评价VTIQ、VTI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比较。结果197例患者201个结节中,恶性结节104个,良性结节97个。结节直径≤10mm者95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1.25%、80.85%、81.05%、0.811,87.50%、78.72%、83.16%、0.831,95.83%、78.72%、87.37%、0.873。结节直径>10mm者106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3.93%、72.00%、78.30%、0.780,76.79%、78.00%、77.36%、0.774,96.43%、60.00%、79.25%、0.782。结节直径≤10mm组中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直径≤10mm组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I、VTIQ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均有诊断价值,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重要辅助手段。VTI和VTIQ联合诊断直径≤10mm结节优于各自单独诊断,随着结节增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降低。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统称。常见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本文就PCN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