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患者分别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联合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分析早期康复运动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PCI术后患者,共计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组间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1周前相比,组间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值均<0.05;而研究组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脑瘫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电理疗+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药物+电理疗+运动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家属对治疗工作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研究组的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评分(92.09±2.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1±3.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结合高压氧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使患儿肢体运动能力及大脑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术后应用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应用术后早期运动的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p<0.05;组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肠胃功能,促使其早日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7-2014.7,于我院确诊为慢性心衰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LEVF、6MWT、SF-36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数值低于对照组,LEVF、6MWT、SF-36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改善中,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1例,其中观察组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4±6.7)次/min、(50.4±7.1)%、(451.3±35.4)m,参照组为(88.5±7.5)次/min、(35.4±5.1)%、(350.7±31.4)m。观察组患者经过为期1个月后的护理,其有效28例、好转2例、无效1例;参照组有效23例,好转1例,无效7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指标,改善心脏射血分数,提升6分钟步行距离,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划入两组进行实验,Ⅰ组接受电针治疗,Ⅱ组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施治效果上显著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治前接受VAS评测,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第1周、第4周,Ⅱ组相对Ⅰ组在VAS评测结果上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优化整体施治效果,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Bathel指数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68.04±9.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9.42)分,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对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治疗干预认知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饮食与运动治疗,研究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与运动干预后研究组血糖和总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干预,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分别给予专科常规护理、专科护理+运动护理干预方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相近,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BG、2hP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住院期间开展运动护理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平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ing,TET)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2年11月在本院作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并同时行TET检查的10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TET检查采用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中心(NCVC)制定的方案,评价指标包括ST段压低程度、运动后3min收缩期血压(SBP)与运动高峰时SBP比值[SBP比(3')]和是否发生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结果:单用ST段压低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2%;ST段压低结合SBP比(3')时,其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89.6%;ST段压低结合AP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5.8%.结论:ST段压低与SBP比(3')及AP的综合评估可提高TET对女性CAD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