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血管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108例心血管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1.05±5.21)分、SDS评分(30.24±4.11)分均比对照组低(P<0.0)。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及AD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便秘3.70%、失眠5.56%、褥疮3.70%、下肢静脉血栓9.26%均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负面情绪得以缓解,且有效改善肢体运动状态,提高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几率,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跌倒发生,为神经内科防控住院患者跌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60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例,发生率3.42%,影响患者跌倒的内部危险因素包括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高龄、躯体移动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发作、跌倒病史、低血糖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跌倒发生的外在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和零点到上午七点,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厕所。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基础疾病、年龄及使用药物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发生跌倒的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发生跌倒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主要原因集中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偏大和住院时间较短;而跌倒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因此临床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早期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防止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防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老年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n=48),以及实施防跌倒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防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97.92%,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22.92%、79.17%,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防跌倒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病科,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300例跌倒高风险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300例入选病患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有150例。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两组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发生率为0.67%,明显比对照组的8.0%低,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9.33%,明显比对照组的87.33%高,P<0.05。结论对住院病患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预后。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7.81%,5/6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6/64),差异显著(P<0.01)。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有助于跌倒发生率的降低,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中运用护理风险评估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5年1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单纯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评估;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观察实施风险评估前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情况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较风险评估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评估前,且P<0.05,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保障了患者院内安全,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相应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的102儿童患者随机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在临床上面均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护理方法上却有所不同,对照组本组的51例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1例患儿则是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专业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的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对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病人跌倒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前入院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常规组;后入院的45例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命名为预见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跌倒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预见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明显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护理部确认的80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针对儿科临床护理患儿,如要降低护理风险,必须全面分析其原因,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使风险发生率得以降低。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风险监控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