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就诊并住院的患儿96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15年1—12月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1—12月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以及烫伤四种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模式(P<0.05),在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性别患儿发生4种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家长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χ2=80.304,P<0.001)。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尤其对低年龄段儿童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儿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作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各选取120例产科患者,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产后护理不良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产科护理中能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周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临床护理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科一位患者投诉的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这次投诉护理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制定了规范进出NICU入室标准、落实6s管理、提高护士基础护理落实率、丰富沟通方式等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科此次投诉事件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6s管理为一项有效、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6s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理现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提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对策。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强化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并提出针对性应急处理对策。结果近年来我国不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应该对流行病学工作者基本技能进行完善,强化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建立病例并核实病例诊断等、正确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步骤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结论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做好充分应战准备,现场应急处理保持沉着冷静,完善相关应急处理策略,保障公众安全。

  • 标签: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使用RCA法对2016年11月一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60起不良事件,并且根据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应用RCA法对护理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护理事件的不良原因有很多起,在使用此方法后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使用RCA分析法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率,还能让患者更加青睐此方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复穿刺、液体渗漏及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头皮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控制作用。方法以300例住院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预警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比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预警性组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均远低于参照组,且前者投诉率远低于后者,总满意率远高于后者,对应比较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护理满意度分布情况对比也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改善其满意度。

  • 标签: 预警性护理管理 住院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投诉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传染病护理管理中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我院传染科从2015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1年后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实施后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升,护士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护理管理中,通过使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方法可明显提升不良事件上报率,更好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 标签: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01±4.05)mm、左室射血分数(49.15±8.95)%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小学水痘爆发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用Excel2003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月16日至11月26日,桥头胡街道某小学发生一起由水痘爆发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病32例,罹患率2.02%,10月31日为发病高峰,病例数12人,时间曲线只有一个发病高峰。本次发病主要集中在7-9岁之间,发病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主要集中在二(3)班,发病26例,罹患率为42.62%。男、女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均有过水痘疫苗免疫史,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到及时发现、报告疫情,严格隔离患者、通风消毒、疫苗接种以及发现疫情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控制水痘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办法。

  • 标签: 水痘爆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不同护理路径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肌肉痉挛等诸多不良情况均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护理成效,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病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预后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不同护理干预 慢性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不同高血压病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高危病人靶器官损害差异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初步探究,并且运用有关检验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构成比几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分析统计,得到以下结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病例中,阴虚阳亢证的比例最高,其余证型的饮酒量,吸烟量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的病人,痰湿雍盛证病人合并脑血管病比例最好,阴阳两虚证病人合并冠心病的比例最高,肝火亢盛证病人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比例最好。以上实例证实,高血压心、肾、脑、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尤其是高血压心脏损害,可以通过中医证型来进行预测。

  • 标签: 中医证型 高血压病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方法抽取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患儿10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精细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在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总时间、不良情况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比较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患儿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合并呼衰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实验组予以介入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前壁心肌梗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与生存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下壁心肌梗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与生存率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下壁心肌梗死效果相当,但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则是前者更佳。

  • 标签: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3个月内是否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结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近期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研究组近期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焦虑、血糖、血压及血清CRP和LDL-C水平,均与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P<0.05)。结论针对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是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加强高龄患者的护理,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及血清CRP和LDL-C水平,预防感染的加重。

  • 标签: 心胸外科术 上呼吸道感染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当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及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参照组,具体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无缝隙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管理模式)与实验组(39例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4周后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 老年高血压 血压 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