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儿童保健门诊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 2019年 1-6月在我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 6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 6月龄时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分析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 429例研究对象中,以 6月龄时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判定标准,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有 71例,患病率为 1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婴儿 6月龄的缺铁性贫血与母亲文化,辅食添加早晚、是否早产、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关联( p﹤0.05),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和 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在 6月龄时高发,母亲文化低、辅食添加不及时、早产、出生体重低是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加强对低学历母亲的健康教育和育儿知识指导,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初产妇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产妇会阴伤口缝合并检查完毕后母婴皮肤接触,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比较两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吸吮持续时间、初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出院时、产后6周、产后3个月以及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吸吮持续时间以及初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产后6周以及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65%VS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可以显著提高初产妇首次母乳喂养以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对2008-2013年间该院剖宫产的病例1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该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瘢痕子宫、高危妊娠、胎位异常及其他.居首位的头盆不称占比下降,瘢痕子宫、高危妊娠占比逐年上升;社会因素占比较低,2012年下降为0.结论经过医患双方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率;指征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54-01
简介:我们由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发现了对自身有增殖刺激作用的膜相关生长调节因子(MAF-J6-1)。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及连续两次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PLC,MonoQ)将其分离。理化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对酸、碱和热相对稳定的蛋白,分子量约50kD。抗M-CSF单抗与MAF-J6-1的中和试验结果表明,MAF-J6-1属M-CSF类。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 2016年 -2018年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住院情况,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从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2016年 -2018年住院病人首页信息,对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出院科室、出院主诊断、出院转归、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中以31-40天( 64.09%),大于 60岁( 61.75%)人数最多。出院科室前 3位依次为 创伤正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出院主诊断前3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2016年 -2018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70951.20元,以好转出院为主。 结论医院应加强对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管理,对重点科室、病种、人群进一步监管,避免不合理的资源浪费,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高危新生儿0-6月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高危新生儿21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新生儿107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延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分别对比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的比例。结果在护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的几率分别为,72.90%、69.16%、48.60%,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延续护理,对于0-6月母乳喂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新生儿健康成长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