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妇幼专科医院缩短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候时间。方法 通过实施细化患者就诊时间段,统筹规划就诊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号源,发放复诊号等方式。结果 门诊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至进入诊室前的等待时间逐渐下降,从37.99分钟下降至29.84分钟,已经达到2020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结论 妇幼专科医院缩短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候时间对医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妇幼专科医院 缩短 门诊患者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PIVAS配置人员不同调配模式下普通药物平均配置时间现状,掌握当前每个配置人员的平均配置速度,根据不同的配置任务,合理安排配置人力资源,保证配置安全,提高配置质量。方法 把我院PIVAS配置人员根据当天配置任务总量,随机分组,利用医院HIS、科伦mate系统中统计的数据,计算不同调配模式工作人员配置人员平均配置时间,针对同种、不同种药品,同组配置人员、不同组配置人员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采取一对一辅助调配模式,与单筐一人调配模式相比,能显著提高调配效率。结论 掌握我院PIVAS配置人员不同调配模式下普通药物平均配置时间,有利于配置质量同质化 ,更能为临床科室提供保质按时的配置服务。

  • 标签: 配置时间 PIVAS 普通药物
  • 简介:目的本文拟评估血压变异度指标—平均实际变异(averagerealvariability,ARV)对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临床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MHD患者,均于当周第2次透析后,行4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8D)、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和ARV.随访2年,收集患者预后资料,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根据44h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标准差(44h-SBPSD)和44h收缩压变异系数(44h-SBPCV)均数进行分组,生存曲线分布无统计学意义(44h-SB-PSD:LogRankx2=0.210,P=0.647;44h-SBPCV:LogRankx2=2.738,P=0.098);而根据44h-SBPARV均数进行分组,高44h-SBPARV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44h-SBPARV组(77.8%比98.0%,LogRankx2=9.645,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44h-SBPARV(HR1.132,95%CI0.912~1.312,p=0.017)及hs-CRP(HR1.179,95%CI0.621~3.554,P=0.009)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透析间期44h的ARV对心血管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优于SD和CV.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 平均实际血压变异 心血管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平均控制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本地区2023年-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总结,2023年采取普通的管理措施,2024年执行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方案,分析事件控制效果。结果 2023年24件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人数为308人,2024年共17件,发病人数减少到215人。2024年平均控制时间、检验结果发出时间比2023年更短,公众满意度评分比2023年更高(P<0.05)。结论 疾控中心实施应急管理措施,有助于缩短突发公共事件控制时间,确保社会公众安全,提高公众满意度。

  • 标签: 疾控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控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血糖检验价值以及对血糖检验平均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健康体检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n=39),采取常规生化仪法,观察组(n=39),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法,以两组血糖检测结果与血糖检验平均时间为对比项目。结果 两组血糖值检验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检验血糖平均用时(0.62±0.14)min短于对照组的(12.62±0.52)min(P

  • 标签: 血糖检验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大腿骨骼肌及肝组织平均ATP含量的降解情况来寻求一种新的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MI)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低温下(5~10℃)大鼠死后0~24h内不同时间点大腿骨骼肌及肝组织中平均ATP含量。结果两种组织内平均ATP含量在死后均迅速下降,而肝组织比大腿骨骼肌组织内平均ATP含量下降更快,其下降速度分别于死后5、7h以后趋于平缓并逐步接近于零。两组织平均ATP含量变化与PMI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根据以上两组织ATP含量的降解对于死后一定时间内PMI推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含量变化 肝组织 骨骼肌 PMI 平均 死后
  • 简介:目的观察心外科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房间隔缺损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8例,经右胸小切口封堵12例,经颈静脉封堵8例。平均年龄(17.9±12.2)岁,平均体质量(44.6±24.8)kg。分别于封堵当天术前及术后24h、术后3个月抽血检测BNP浓度。术前、术后24h和术后3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变化。结果补片修补组术前、术后24h和术后3个月的mPAP分别为(36.2±6.1)mmHg,(35.8±5.3)mmHg和(28.8±4.2)mmHg,血浆BNP浓度分别为(175.2±58.3)pg/ml,(556.5±191.6)pg/ml和(169.0±43.4)pg/ml;经胸封堵组mPAP分别为(23.8±4.8)mmHg,(22.3±3.9)mmHg和(22.6±4.5)mmHg,血浆BNP浓度检测分别为(138.5±63.2)pg/ml,(404.6±188.5)pg/ml和(113.0±41.4)pg/ml;经颈静脉封堵组mPAP分别为(21.3±5.2)mmHg,(18.8±3.6)mmHg和(17.9±2.7)mmHg,血浆BNP浓度检测分别为(102.5±78.5)pg/ml,(392.8±263.1)pg/ml,(78.6±35.4)pg/ml。从总体上讲,手术后各组mPAP逐渐下降,BNP短暂升高后明显下降(P〈0.05);BNP与mPAP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mPAP与BN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心功能及mPAP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脑钠肽 肺动脉压 补片修补 经胸封堵 经颈静脉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接受血塞通颗粒联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因眼外伤前房积血入院的患者内选择40例,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联合血塞通颗粒,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积血平均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实验组的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血塞通颗粒联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疗效,缩短积血平均吸收时间,改善视力。

  • 标签: 血塞通颗粒 地塞米松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目前,营养状况已成为衡量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康复效果的标准。本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DRG模式下,术前药物营养治疗是否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有积极影响。 方法 本文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谷歌数据库,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报告。我们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了严格筛选,提取了相关信息和数据。评价的主要结果是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时间。荟萃分析采用RevMan V5.3进行分析,并遵循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进行。 结果 本荟萃分析共收集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0.77,95% CI为0.01~1.55,P = 0.05,I = 0%,n = 799)。 结论 医学上的营养治疗(MNT)在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及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营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RCTs) 平均住院日 并发症
  • 简介:血尿是肾脏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鉴别意义重大。临床上,往往广泛地采用相差显微镜等进行形态学分析,国外学者还建议使用血液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红细胞分布曲线的分析等。前述一法重复性和特异性较差,前述二法设备要求较高、分析费用较高,均不宜在普通医院和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尿 红细胞平均直径法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利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06月经过上级医院确诊返回社区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无并发症患者72例,有并发症患者48例,另选取60例与研究对象无性别、年龄差异的同期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通过观察发现,研究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利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平均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疗效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水平与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急诊PCI治疗的94例AMI患者,并根据其术后MBG分级分为良好组(MBG等级为3级)及不良组(MBG等级0-2级),比较其治疗前血常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良好组患者治疗前MPV及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不良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组基本一致(P<0.05),且MPV及白细胞计数是急诊PCI心肌灌注效果较差的预测因素。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患者MPV及白细胞计数越高的患者心肌灌注效果越不理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当中的价值,及对腋窝平均引流时间的影响意义。方法:以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样本采取时间2019年02月~2021年07月,治疗方法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电脑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3(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实验组/33(前哨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对比患者(1)临床指标(腋窝平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改善趋势,(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实施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腋窝平均引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凝血酶与奥曲肽对患者止血、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样74例,入院时间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随机分组,给予奥曲肽治疗(常规组,n=36)和凝血酶结合奥曲肽治疗(实验组,n=38),比较止血、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率,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1.08±0.35)d止血,住院(9.24±2.47)d,比常规组耗时短,输血(256.57±52.49)ml,比常规组(338.92±85.43)ml低,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比常规组低,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凝血酶、奥曲肽可缩短患者止血、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 标签: 影响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 简介:我们早期曾报道应用半球窝状多孔涂层髋臼假体,连续对20例高选择性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完全脱位患者施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7年的结果报道。此文是对这些髋关节在其后9年,即术后平均随访16年(范围,11.5~19年)的结果报道。在我们早期报道后,有2个髋臼壳行翻修术,其中1个由于无菌性松动,另1个由于聚乙烯衬垫在固定齿片未破裂情况下脱落。其余髋臼壳固定良好。X线片未见骨盆骨溶解,聚乙烯衬垫平均磨损率为0.09mm/年。髋臼壳的无菌性松动定义为失败,术后平均16年髋臼壳的生存率为92%。我们认为本组经严格选择的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患者,经长达16年的随访髋臼杯的固定极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 髋关节发育不良 完全脱位 治疗性 术后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与宫腔镜治疗对其平均血红蛋白、经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经期短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血红蛋白 经期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性膀胱炎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较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