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40 例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 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本组 40 例 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为( 80.10±10.90 ) min ,术中出血量为( 90.03±10.60 ) ml ,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为( 7.20±1.30 ) d ,随访 6 ~ 10 个月 ,未见无复发。 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点较为独特,治疗时需结合肿瘤性质、位置、临床表现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带状疱疹输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0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9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带状疱疹输液患者,结合此间老年带状疱疹输液患者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97.78%)更高,P<0.05。分析疱疹愈合时间、止痛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输液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护理干预,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缩短疱疹愈合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提高了护理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我们治疗的22例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结果在1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8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2例;而保守治疗的9例中,死亡5例,残疾2例,恢复好2例。结论对伴有昏迷的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 6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 P<0.05 )。 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 80例,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 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等。 结果:80例患者, >60岁占比为 28例, 40-59岁占比 24例, 18-39岁占比 16例, 18岁以下 12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4h病例占比为 4例, 1-24h病例占比为 8例, 0.5-1h病例占比为 8例, <0.5h病例占比为 60例。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 64例,口服病例占比 16例,外用病例占比 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类型:红花注射液 20例,舒血宁注射液 10例,丹参注射液 10例,参麦注射液 5例,注射用血塞通 5例,肺炎合剂 20例,其他 10例。全部患者停止用药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结论:中药注射剂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从而提高用药安全程度。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 6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 P<0.05 )。 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4月接诊接收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0例,介入时并未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观察组 46例,介入治疗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依据患者病情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照组为( 13.8±3.9) d,长于观察组的( 10.2±2.1) d,检验两组数据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 CK-MB达到峰值时间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各项数据 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检验 P<0.05,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表现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性的相关研究,从而提出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组肺结核患者,人为的随机分组,将人数分为相等的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真菌培养以及药品测试,分析真菌的运行情况和耐药特性。结果: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最高的器官是呼吸道,占比70%,主要表现为真菌的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各个占比分别为62%、12%、18%。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收患者年龄、机体素质、住院治疗天数以及治疗措施等要素的影响。本次关于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送检痰本共500次,病原菌为320株,细菌为240株,真菌为60株;其中60株真菌中包括了4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0株霉菌。据研究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很多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结论:肺结核真菌感染者的发病机理在于呼吸道,主要的病因就是因为病原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切实的降低真菌的抗药性从而提升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特点与早期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期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更为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