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浆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意义,为心衰程度及预后评定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40例患者心功能进行MLHFQ评分和NYHA分级,另选取16例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的理化常规检测,并且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将各分数段间及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要高,P<0.05;并且试验中随着NYHA分级的上升,患者的心衰程度急剧增加,血浆中的NT-proBNP的含量水平呈上升的趋势,经过测量能够看出患者的MLHFQ评分也呈上升的趋势。经过实验结果能够看出随着MLHFQ评分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上升,大于75组的上升幅度要高于另外两组,P<0.05,但是对于另外两组的数据结果统计来说,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MLHFQ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有显著的关系,将MLHFQ评分和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的心衰病情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亚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例重症亚急性肝衰竭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胆红素指标有所下降,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未发生感染、压疮、血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加强感染、压疮及血栓的预防和监测,注意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支持,是促进重症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水平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根据并发症的不同,分为房颤组(n=42例)和窦律组(n=42例),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房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IV级时其血浆BNP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LVEDD、LVEF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有所升高,且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检测血浆BNP水平,可为临床疾病治疗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比较不同阶段冠心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ICM)、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方法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析,对133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ESR、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1年后,观察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CM组、AMI组、UAP组患者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CM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P<0.001);而SAP组患者血浆中BNP、CRP水平较正常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ES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CM组、AMI组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s患者(P<0.01),ICM组升高更显著,且较AMI组升高(P<0.05)。除此之外,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病情发展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ESR、BNP、CRP贯穿整个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指标;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越严重,冠心病病情发展越严重,其1年内再住院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血浆胆固醇、LDL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状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低分化胃癌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的保存时间与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留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融浆机37℃下20分钟融化后分为两份,一份在25℃温度下保存、一份在4℃温度下进行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0小时均进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试管法体外活化测定ACT、TMA。结果所有的检查样本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能得到血凝块特性的TMA、ACT等参数值,血浆融化后在保存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时间点ACT值与0小时的指标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TMA值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小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但是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如能正确利用能有效避免医院血液成分浪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检测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研究组中不同NYHA级别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心力衰竭)分级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其病情越严重,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越高,临床医生可将其作为诊断及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住院确诊的69例PIH患者和同期住院的53例妊娠健康妇女(正常组)的血浆样本在日立7600P模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UA和hs-CRP,比较分析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PIH组检测D-Dimer、UA和hs-CRP含量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IH组、中度PIH组及重度PIH组检测D-Dimer、UA和hs-CRP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imer、UA和hs-CRP均参与了PIH的发病进程,可作为监测PI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含量对PIH的预防、治疗、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及相关围产期的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结果,深入剖析其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120例我院受检者,分别给予普通干燥管以及肝素钠抗凝管装入同一受检者标本3ml,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以及随机配备的电解质分析模块,共对受检者测定29项生化检验项目,对受检者的检验结构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结果LDL-C、TG、HDL-C、TBIL、ALP、AST、APOA、ALT、UA、DBIL、APOB、Crea、Urea、AMS、TCHE、LDH、Alb、Mg2+、Ca2+、TCO2、Cl-、CK-MB、P、CK等项目肝素钠凝血浆与血清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a+、GGT、K+、Glu、TP等项目血浆和血清比较,其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易发生溶血,能够有效减低放置误差,具有显著的血浆分离速度,在多种生化检验项目中,均可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MB-P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灭活过程中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亚甲蓝又存在致突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有效的亚甲蓝释放浓度下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同时还要保证不能过多地破坏血浆中的重要成分,需要通过加强对原辅材料和制备过程的联合控制,达到在提高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的目的,目前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而如何有效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采取高标准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极其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H19的潜在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64例,并同期选择接收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4例,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接收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3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浆中H19表达水平检测,分析血浆H19与乳腺癌患者病理参数的关联性,分析血浆长链非编码RNAH19、CEA以及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发现血浆H19表达水平与ER、淋巴结转移、c-erbB-2、PR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95%),同时研究组复发率为(2.38%),常规组复发率为(14.2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19与CEA、CA153联合诊断的价值(AUCROC=0.862),要高于各单独诊断的价值。结论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H19,其潜在诊断效果较优,能够作为乳腺癌患者诊断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CHF患者连续治疗半年,包括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并指导低盐饮食、合理休息等,对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CHF组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之前明显降低(均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HF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之间的相关系数r=-0.41,说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H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变化可一定程度地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症与血浆内皮素-1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ET-1的水平,并检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腹水程度和门静脉宽度。结果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腹水患者组与中等至大量腹水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轻度、中度食道静脉曲张与重度患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宽度≥1.4cm组与≤1.0cm组和1.0-1.4cm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内皮素-1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症的维持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检测在慢性心衰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监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随着慢性心衰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也呈逐渐增加趋势,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患者的LVEF减少,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患者的LVEDD升高,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水平BNP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好于高水平BNP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能反应患者的心室功能,可作为慢性心衰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38例及健康体检者150例,用希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冠心病和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检测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诊断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1。